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以路为媒:一条古道串起的汉藏民族共同体

  • 香港卫视
  • 2022/11/21 18:10
分享到:
  • 收藏
  • 137.5万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像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众多血脉纽带,将各民族民众紧密联结,凝成手足之情。这些血脉纽带在各民族的联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诸多古道中,有一条联结北京与西藏的重要血脉纽带却未能引起足够关注,这便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京藏古道。一条驿道是如何联结京藏两地的,又是如何形成汉藏血脉相连,并初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日,香港卫视记者专访《京藏古道:基于元代北京至西藏古驿道研究》的作者,青海文都大寺昆氏座主、西宁宗喀大慈宏觉寺住持噶尔哇·阿旺桑波活佛就此进行解读。

         

 图片1.jpg 

图解:《京藏古道》作者噶尔哇·阿旺桑波在“凉州会盟”遗址白塔寺“阔端和萨迦班智达”的塑像前留影

 

记者:大家都比较熟悉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很少有人知道京藏古道,您将京藏古道纳入研究视野,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噶尔哇·阿旺桑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寒、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踏上探寻帝师八思巴为和平统一弘法京藏驿路,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清晰地标识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地理线索和历史节点。努力讲好古代“京藏古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凉州会盟”等历史文化、佛教与民族团结的故事,充分发挥京藏古道、凉州会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建活动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懈努力,不仅是我们踏上漫长的探寻和考察之路的缘起,也是给予我们智慧和信心的动力与源泉。

 

 图片2.jpg 

图解:《京藏古道》主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左二)与作者噶尔哇·阿旺桑波(左三)探讨京藏古道实地考察与研究工作

  

记者: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相比,您觉得京藏古道有什么独特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噶尔哇·阿旺桑波 :京藏古道是一条祖国统一之路,是民族融合之路,是青藏高原纳入祖国行政版图之路!京藏古道包括从元大都(今北京)到西藏日喀则萨迦寺的8个路段,沿线共设立82个驿站,仅在青藏高原上就设立了27个大驿站,在通往元大都到萨迦寺的漫漫驿路上,这些驿站连接了北京与西藏,加强了中央与各地之间的联系,创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条件,初步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现。可以说,京藏古道是联结北京与西藏的重要交通纽带,它保证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道路畅通。同时,京藏古道与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交织行走,极大拓展和丰富了祖国各地的古代道路交通,也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的宽广内涵,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程度和中华民族共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图片3.jpg  

 

记者:除交通功能之外,京藏古道对于沿线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还发挥了哪些作用?

 

噶尔哇·阿旺桑波:京藏古道是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实施全面管辖和有效治理的重要标志,除交通功能而外,它还是重要的政治纽带,驿路上使臣往来不绝,保证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政令畅通、通达边情、宣布号令,也保证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和治理。京藏古道也是文化纽带,元大都(今北京)与西藏之间双向互动,极大程度促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大融合。藏传佛教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特色文化之一,始终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在教义教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方面不断提升,使藏传佛教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京藏古道的文化传播与融合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京藏古道提供了文化、精神和物资支撑。京藏古道还是民族融合的纽带,它将沿线地域的汉、藏、蒙古、满、回、撒拉、哈萨克、羌、彝、门巴等众多民族紧紧连结在一起,促进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和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共同构筑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片4.jpg 

图解:也孙铁木尔皇帝用八思巴文书写的鼠年(1324)圣旨

 

记者:古道作为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哪些与古道相配套的措施也促进了多民族互动交流?

 

噶尔哇·阿旺桑波:在京藏古道上传播的元朝国字“八思巴文”珍贵文物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产,是极为难得的资料,对我们研究元代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都有相当益处!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旨意下,帝师八思巴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创制出可拼写蒙、汉、藏、梵、维吾尔等多种语言文字的新字,史称“八思巴字”,也是后来元朝政府颁发诏书推行使用的“元朝国字”,凡是皇帝的诏旨和一切国家颁发的文告、法令、印章、牌符、钞币等一律使用该字,推广元朝国字和推行“八思巴文”意识,强化了国家象征符号的宣传与教育,增进了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值得强调的是,当时的元朝中央政府设在元大都(今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及国内外文化融合的中心,聚集往来大量人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八思巴文”在人口如此集中的大都推行应用,极大程度加强了京藏古道上蒙、汉、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文化也因“八思巴文”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可以说,京藏古道是元朝语言文字的统一的基础!我们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通过京藏古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

  

元世祖忽必烈还把“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国”作为治国思想,哪里有孔庙,哪里就会建帝师庙。在孔庙,主要继承与学习《论语》《中庸》《周易》等学问;在帝师庙里,主要学习和教授的是以“八思巴文”翻译的萨迦班智达所著的《萨迦格言》(人生观)、《量理宝藏论》(哲学观)和帝师八思巴所著的《彰所知论》(世界观)。在这种接纳和宽容的政策下,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加强,巩固和发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八思巴文”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京藏古道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沟通,对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现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多种形状的八思巴文印章、陕西重阳万寿宫的圣帽牌等,都是以“八思巴字”译写蒙、梵、汉语的具体见证,京藏古道上的居庸关驿保存着的汉白玉石台“云台”的券门内,尚有以梵、藏、蒙古、维吾尔、西夏、汉等多种文字雕刻的五方佛经咒和佛经,以及元代萨迦帝师的珍贵签名;在德国柏林人类学博物馆中,还珍藏着以“八思巴文”翻译的《萨迦格言》印本片段。

  

 图片5.jpg 

图解:北京白塔寺(京藏古道驿站起点)

  

京藏古道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缩影,它与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交织并行、交相辉映,还是汉藏文化交融的宝库,更是中央政府引导宗教人士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积极作用的真实写照。绵延不断的驿路上,来自长城和黄河以北的游牧文化与草原文明,来自长城以南的黄河文化与中原文化,陆续在青藏高原驿路和城北高原驿路上得以交往、交流、交融。正是这种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推动,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从而形成命运共同体。香港卫视仁青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