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今将四度访俄晤普京
- 东方早报
- 2015/05/08 09:56
-
收藏
-
11.3万
■ 系十八大以来中俄元首第11次会面 将出席红场阅兵 签高铁能源大单
“史上最好”。
今年4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时,这样形容目前中俄的双边关系。
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到访俄罗斯,并将于9日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十八大以来,这将是习近平第四次到访俄罗斯,也是中俄两国领导人第十一次会面。
根据中国外交部公开的信息,中俄两国领导人今年还将举行至少4次会晤,分别是7月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金砖峰会与上合组织峰会、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11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G20峰会、11月在菲律宾举行的APEC峰会。
两年多时间,15次会面,这不仅体现出两国间空前热络的双边关系,同时史无前例地开创了大国交往的全新模式。

在去年5月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期间,习近平与普京亲切交谈。中俄元首的频繁会面体现出两国空前热络的双边关系。
提毛主席长子赴俄抗战
中俄两国元首通过密切互动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已经成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的保障,同时也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
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中呼吁,中俄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并表示两国人民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
“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在卫国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中华民族许多热血儿女毅然投身到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英勇行列中。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转战千里,直至攻克柏林。”习近平写道。
习近平此次访俄的一大焦点是在莫斯科红场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仪式,这是该阅兵式中首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亮相。中方也计划今年稍后在北京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阅兵。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韩旭东称,习近平参加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一方面是表达对苏联在二战中所作贡献的敬意,另一方面也是表达对俄罗斯进行阅兵的支持。
“习近平主席此次莫斯科之行是一次维护和平、共创未来的访问,也是全方位推进中俄关系的访问。”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在吹风会上表示。
他同时强调了中俄两国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当中所担当的角色和作出的牺牲。“中俄分别是二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也是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二战胜利付出惨重牺牲,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在诸如叙利亚问题等国际分歧较大的议题上常常立场相近,而双方也在利益上有所一致:中国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需求,而俄罗斯在因为克里米亚及乌克兰问题而受到西方制裁的形势下,目前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有可能成为其稳固的经济合作伙伴。在乌克兰危机、中东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以及东西方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让全球治理面临全新难题的背景下,中俄“战略靠拢”也在客观上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稳定锚”。
“中俄两国现在关系密切的一个原因是两国都面临着霸权国家打压的态势,因此在反对霸权上有着相似立场。此外,中俄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正在利用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韩旭东说。
同时,他不认同西方所谓中俄结成“同盟”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说法。“‘阵营说’是一种冷战思维的延续,”韩旭东强调,“中俄两国并不是同盟关系,而是在‘诸多利益上合作的伙伴关系’。”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也认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才是中俄两国关系的最好阐释。“在新阶段中,中俄双方开展了大规模的项目合作,中俄两国也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国家发展设想并将这些新的战略性规划进行对接。”赵华胜说,“中俄两国在保证国际安全、维护国际政治稳定上的价值观是相近的,中俄都希望促进形成一种稳定、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
在俄期间,习近平将与俄总统普京、总理梅德韦杰夫等官员会面。两国元首将签署并发表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还将商讨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跨欧亚大通道建设、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相对接合作等重大事宜。双方还将签署能源、航天、税务、金融、投资等领域合作文件。
乌克兰危机、国际原油市场的低迷、西方国家的围堵加速了俄罗斯战略“东进”的步伐。中国则在加速实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动下,将经济触角向西延伸。客观的经济环境同样为两国全面深化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创造了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近日,普京刚刚签署有关协议,批准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输气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根据计划,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最新框架协议一旦生效,中国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消费者。
随着中俄能源方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俄罗斯已成为中国主要能源进口国,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开展的一批大项目合作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两国在高铁领域的合作更加亮眼。
去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俄期间,国家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铁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俄罗斯总统外交事务助理尤里·乌沙科夫6日说,两国有望就由中国投资3000亿卢布(约合58亿美元)协助建设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达成协议。
根据俄罗斯媒体披露,借助中国的高铁技术,俄罗斯还希望能够建立起其雄心勃勃的北京-莫斯科高速铁路,将沟通两个城市的车程从目前的5天缩短到30个小时。
俄罗斯是习近平此次欧亚三国之行的第二站。7日,习近平访问了此行首站哈萨克斯坦,并将于10日起访问白俄罗斯。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