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魅力彩云南 特色云系列”新闻发布会之绿色云菌篇

  • 香港卫视
  • 2015/04/17 16:43
分享到:
  • 收藏
  • 15.1万

        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魅力彩云南 特色云系列”于4月17日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了第六场发布,本次发布会的主题为“绿色云菌”。

        味道云南  野菌飘香

(图为省林业厅副厅长冷华在介绍云南野生菌产业情况)

        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冷华就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

        野生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被誉为“山珍”,因其营养丰富,绿色生态的特性倍受青睐。随着健康食品理念深入人心,食用菌消费量大幅增加。云南拥有其他省区不可比拟的优越的食用菌生态环境,野生食用菌在全国独领风骚,特别是近几年,云菌产业在政府相关政策和市场拉动下 ,呈现出产业发展迅速、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良好态势。

        资源气候优越,产业优势凸显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森林类型多样,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据统计,云南有食用菌种类882种,占世界2000种的43%,占中国978种的91%。世界四大名菌——松茸、牛肝菌、块菌、鸡油菌,在云南均有分布,且资源量较大。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枞、干巴菌、红菇、块菌、金耳等,不仅产量居全国之首,质量也最优,其特有的风味和保健功能构成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群体。全省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50万吨,其中已大量开发利用的约有20多种,年产量约8万吨,全国市场商品野生食用菌约70%为云南所产。良好的资源禀赋使云南野生菌的种类、产量、质量均在全国独领风骚,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视察工作时强调“特色农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发展多样性农业,一定要在特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云南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结合云南食用菌产业区域性资源优势,坚持野生菌、人工菌“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打高原特色牌,构建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技术支撑体系,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保护和培育资源,打造种类各异的野生食用菌产业带。着力提高野生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规划、有计划地发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增加野生食用菌扩繁品种。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拉长、加宽、增厚产业链,加快栽培食用菌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凸显区域优势,增强云菌品牌创立意识,健全“云菌”产业标准体系。着力加大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实施更加严格的开发利用措施,实现野生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云南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

        发挥优势  创新思路

        积极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图为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巡视员杨正良在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巡视员杨正良代表省供销合作社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今后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向大家作了一些补充介绍。

        一是继续坚持以野生食用菌为主、栽培菌协同发展“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方针。也即要充分利用云南特有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优势发展丰富多样的食用菌商品,大打“云菌”牌;借助野生食用菌这张靓丽的名片,大力发展各种珍稀食(药)用菌。这既为我省食用菌产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支撑,更将为我省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建设成为我国辐射南亚、东南亚中心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云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支持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我们将积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继续争取在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有更多的投入,财政资金重点培育示范性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着力构建开放发展平台,推进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结合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生态养生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大力宣传推介“云菌”品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支持引导企业着力在转变食用菌增长方式、结构调整、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食用菌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以提高“云菌”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是坚持走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要更加重视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基地建设及制度、措施等管护,实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推进栽培菌发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

        四是科技支撑,跨越式发展。科技将为食用菌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省食用菌科技团队实力雄厚,以云南省供销社科学研究所为主体的专家技术团队,可以整合全省乃至全国的食用菌技术人才资源,为我省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扩繁、食用菌标准体系建设、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人工菌栽培技术服务、菌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升级发展环节提供有力的保障。

        生态云南   绿色云菌

        ——探讨促进云菌产业持续发展策略

(图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李晓霞在做新闻发布)

        野生食用菌是云南特色生物资源之一,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珍异宝。云南生态条件优越、品种资源繁多,森林资源丰富、发展食用菌产业潜力巨大。发展野生食用菌产业是促进云南山区群众经济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是云南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客观需要。要推进传统野生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需要着力强化生态保护、促进产业融合、拓展新兴市场。

        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倾力打造“野生菌王国”

(图为中共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孙?在答记者问)

        野生菌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具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美味佳肴,许多野生菌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防癌、抗癌、抗辐射、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疗效,被誉为“素中之荤”、“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 “长寿食品” 、“天然绿色食品”,是国际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楚雄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境内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556米,相对高差3101米,年平均温度14.8~21.9℃,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州林业用地面积3255.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4.2%,森林覆盖率62.48%,活立木总蓄积量9236.7万m3,全州农业人口人均拥有林业用地18亩,人均拥有森林蓄积51m3,是云南省主要的林区之一。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众多野生菌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使楚雄州成为了云南省乃至全国野生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据调查,全州有大型真菌540多种,其中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300多种,约占全国野生菌种类的40%、云南省的50%左右。有“蘑菇之王”美誉的松茸、“真菌女皇”之称的竹荪、“地下钻石”美称的块菌,还有牛肝菌、香菌、木耳、鸡枞、干巴菌、羊肚菌等众多的珍贵野生菌。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近年来,楚雄州依大力发展野生菌产业,野生菌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年,全州共采集野生菌2.16万吨,其中:松茸1094吨,牛肝菌9606吨,块菌48吨,干巴菌484吨,鸡枞1579吨,木耳209吨,香菌257吨,其它杂菌8507吨。全州野生菌产量约占云南省野生菌产量的五分之一,2007年,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在楚雄州召开,南华县被授予“野生菌王国”称号。全州农民人均野生菌收入509元,南华县农民人均野生菌收入达1500元,南华县五街镇咪黑么村人均野生菌收入6770元,收入最高的农户达12万元。楚雄州野生菌具有菇体肥大、菇帽肥厚、结构紧密、色泽鲜艳、出产期长、口味口感好等特点,深受外商和消费者的喜爱;楚雄州野生菌均出产于远离城镇的山区林地, 交通闭塞,工业很少, 农业不发达, 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农药,没有污染,属于天然有机绿色产品。

        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全州已建立野生菌加工出口企业34家,2014年实现工业产值10.8亿元,有1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8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15户、五千万以上的7户、亿元以上的3户;有出口企业6户,2014出口野生菌2800吨,创汇1809万美元。全州野生菌加工企业的数量占全省的26%,加工产值占全省的31%,出口创汇占全省的23%。2014年,全州野生菌采集和加工总产值达20亿元,楚雄州已经成为云南野生菌生产、交易、加工、出口的主要基地,野生菌产业已经成为楚雄州的重要产业和优势产业。

(图为楚雄州州委常委副州长孙谟接受了香港卫视记者专访)

        发布会后,就楚雄州政府怎样扶持本地云菌加工企业打造楚雄州州委常委副州长孙谟接受了香港卫视记者专访。他介绍了现有的一些扶持政策,比如说贴息贷款,信息技术扶持等。但要说到怎样打造楚雄的云菌产业,他表示:单单依靠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大的企业一起带动,例如央企中农发展集团。楚雄州政府也邀请中农发展集团到楚雄做过调研,双方对云菌的发展也有初步的构想。中国人经常提到的“山珍海味”,现在中农发展集团已经有了“海味”的进出口绝对优势,现在就要把楚雄的野生菌资源纳入“山珍”的范畴。只有依托有平台资源的大企业,楚雄的野生菌才能迅速的在国内外打响品牌,才能解决在出口上遇到的“标准不规范”等问题。(香港卫视云南办胥佳)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