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首次评定波黑主权信用等级
- 中国经济网
- 2014/05/09 09:30
-
收藏
-
12.4万
昨日,大公首次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进行主权信用评级,评定其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均为B,评级展望为稳定。评级结果反映了波黑较为脆弱的经济增长前景和相对突出的政治、外汇风险等因素对政府本、外币偿债能力的影响。
评定波黑主权信用等级的主要理由阐述如下:
一、国内政治风险较高,偿债环境脆弱。波黑国内政治整合处于初级阶段,民族矛盾突出、政党制度不成熟导致中央政府职能不健全、政府稳定性较差。短期内主体民族之间的政治僵持局面难以真正改善,并将明显拖累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及加入欧盟的进程。
二、结构性问题突出,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高失业率、高消费水平、储蓄不足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突出,导致波黑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来技术与资本,财富创造能力脆弱。短期内,高企的政治风险将继续抑制外国直接投资,且不利于国际援助性贷款的及时到位,加之内需疲软,预计2014、2015年经济仅能实现1.8%和2.7%的低速增长。中长期内,结构性改革推进阻力较大且缺乏制度性保障,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等优势将难以充分发挥,长期平均经济增速将维持在3.5%的温和水平。
三、资产质量恶化与流动性收紧增加银行系统风险水平。金融危机后,经济持续低迷使波黑银行业资产质量不断恶化,2013年不良贷款达15.1%,并将继续上升。由于高度依赖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成本上升与国内居民长期储蓄不足将使银行业流动性继续承压,并削弱其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同时,波黑欧元化程度较高,资产负债表货币错配严重,使金融体系脆弱性显著。
四、连年财政赤字使债务快速增长,财政弹性不足导致政府偿债能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金融危机后波黑财政显著恶化致使各级政府负债率从2007年的18.7%快速升至2013年的42.7%。由于刚性支出占比过高、财政改革阻力较大,预计2014、2015年各级政府赤字率仅小幅降至2.1%和1.9%,政府负债率将缓慢升至43.5%和43.6%。同时,国内可用偿债来源有限使政府对国际援助性贷款过于依赖,偿债能力薄弱。
五、经常项目常年大幅逆差,整体外债规模较大,外部风险较突出。波黑出口基础薄弱,虽然金融危机后经常项目逆差略有收窄,但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减少使其外部不平衡状况依然严重。经济对外资的依赖和自身创汇能力的不足将使波黑外部风险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依赖国际援助贷款的状况难以发生根本改变。
短期内,波黑国内较高的政治风险将明显拖累各项改革进程,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创汇能力不足、金融风险显著等问题将继续制约政府偿债能力,但相对稳定的外部援助仍能够为政府提供一定融资支持。综上,大公对未来1~2年波黑本、外币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均为稳定。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