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能够美梦成真吗
- 香港卫视
- 2016/06/21 15:33
-
收藏
-
97.6万
四川民间文化学者丛守武先生说:这说明我们对“中国梦”的解析和宣传路径、方法尚待加强。如何认识中国梦,依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台讯:(记者/张存猛 邓林洪)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虽然中国梦的提出已经近4年了,但究竟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在老百姓们心中还是不十分明晰。四川民间文化学者丛守武先生说:这说明我们对“中国梦”的解析和宣传路径、方法尚待加强。如何认识中国梦,依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香港卫视记者张存猛对丛守武先生进行了采访。
记者: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对中国梦的解析和宣传已经很强大,您为什么说“如何认识中国梦”依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丛守武:“中国梦”的提出,在理念上、发展前途上给了中国一个新的方向。让中国人民感到有了希望和追求。
尽管当前围绕中国梦的解析和如何实现中国梦已经有了不少说法。尤其是提倡以“我的梦”来实现中国梦或助推中国梦。继而是提倡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梦,试图说明中国梦是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单位的梦,试图说明能以每个单位,每个人的梦组成中国梦。
丛守武先生接受香港卫视记者张存猛采访(摄像/邓林洪)
而习近平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首先,“中国梦”不是具体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的梦,反之,“中国梦”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的梦,是人民的梦。这是有区别的。
记者:那么您觉得“中国梦”怎样才能成为“人民的梦”呢?
丛守武先生说:我可以大胆地说一句,“中国梦”的价值层面是:“提出了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问题”!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但是,中国人的信仰是多元化的。有史以来,中国人的信仰除了儒释道之外还有多民族中的信仰。直到新民主主义运动开始,共产党引进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在革命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信仰层面的问题,革命步步取得胜利。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国上层第一次在文化、哲学和信仰层面给了中华民族回溯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寄托和信心。
记者:是的,信仰缺失是一个绕不过的弯。
丛守武 :都知道,没有信仰的民族就无法拥有历史尊严感、民族自强力、文化自信心,这个民族就会一步步走向衰落。有信仰但不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效地传播和巩固其信仰,就会信仰缺位,信仰迷失,社会进步就会缺乏动力,国家就会面临危机。
“中国梦”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契合时代特征的有效方式传播和明晰、巩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梦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民族的历史厚重感和自豪感。
记者:那您的意思是“中国梦”可以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吗?
丛守武:“中国梦”首先是意识层面的,同时也是“物质层面”的。追求中国梦是意识形态;“圆中国梦”是物质形态,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就是如习近平所说的要“造福于民”。要实现“中国梦”而不信仰中国梦,只是用“灌输”的方式强推“中国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记者:那您说应该怎样推行“中国梦”呢?
丛守武:这就要从“圆中国梦”说起,也就是要从“造福于民”说起。首先要让人民相信,“中国梦”为了,也是能够造福于民的。
如何将“中国梦”引入信仰层面?能否在5000年文明的引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关于强国富民的理论与当代的“两个100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一个“有形的中国梦”,使之成为中国人心中新的“图腾”,成为华夏民族复兴的长久动力,成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成为信仰?这需要我们有清晰的思路。
记者:是的,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之一。
丛守武:要回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尊重、敬畏。不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融入“两个100年”的近中期目标,中国梦就落于虚空;不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就没有保障;不承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中国梦就失掉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2013年 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说: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让人们“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然后才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才能“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才能“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才能让中国人信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万难不辞。
丛守武先生接着说:不足的是,我们现在没有人系统地把“优秀传统文化”、“两个10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四大要素有机地纳入中国梦的内核,没有有意识地把“中国梦”当做“信仰”传播。
记者:信仰是靠传播形成的吗?
丛守武:尽管信仰是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不能靠“提倡”和“推动”。设想,包括宗教,如果没有多种方式的传播,连知道的人都没有,任何一种宗教能成为一部分人的信仰吗?要使“中国梦”成为信仰,必须按其客观规律,让中国梦步步渗入人们的心灵。要研究和寻找信仰形成的规律和通道。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梦”。传统意义上的梦是人的意识活动,或许虽然是美的(也有不美的)但醒来就没有了,即便追求,也虚无缥缈。而“中国梦”是有具体内涵的,最基本的要素有四个:
1、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包含强国、治国、勤政、爱民、人伦、道德、和谐、繁荣等等,属于美好的历史记忆,这“历史的美好记忆”可视作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完整图腾;
2、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建党100周年和建国100周年要实现的目标,是近、中期要实现的愿望和追求,也就是“中国梦”具体可感的部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人类最高的精神和物质文明要素,也是“传承历史图腾”振兴中华,实现两个100年目标以至未来更长的历史时期美好愿景的保证。
4、我们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理想不能丢,对建国后的有效指导所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要传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道理就是要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也是人们追求、信仰中国梦的理由。
记者:这样一说,就让“中国梦”有看得到摸得着的感觉了。
丛守武:以上4点包含了中国人的主张、愿望和追求,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可感的“中国梦”。首先,文化塑造人的品格和价值观,从观念上解决对中国梦的认识和信念问题。5000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已经浸淫到中国每一个人的肉体和血液,构成每一个人的人格和素质,没人可以丢弃;两个一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发展和实际需求方面让人具体可感地“看到中国梦”无人不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有价值的国家目标、社会取向、公民准则融为一体,将物质和精神的愿景绘制出人人渴望的现代“图腾”,无论从人类高度思想文明、当代先进价值理念、社会实际需求等方面都深刻的概括、体现,无人不寄托。
对照以上表述的“中国梦”的内涵,我们看看“中国梦”能不能成为信仰:信仰是自然和社会力量作用于个人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个人形成的一种主张、信任和追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某种主张和信任一旦被部分人所认同,就成了这部分人所崇信的信仰。
无疑,“中国梦”不用寻找更多的哲学理论依据,就可以成为我们这一部分人(中国人)的信仰。
记者:信仰是属于个人的行为,要让“中国梦”成为个人的信仰,就必须让“中国梦”被个人所信赖、追求,但又不能强求。如何才能让“中国梦”成为每个人或大多数人的信仰呢?
丛守武:我刚才说了,一种信仰也需要传播,需要靠社会的力量。首先必须让大家明白,“中国梦”与个人紧密相关。要达到这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要讲:
1、首先要在党内形成共识,大讲“信仰中国梦”哲学,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党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也是这样开始的),让中国梦形成党内新时期的共产主义理想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个党员理解、接受,成为信仰;
2、组成宣讲团,规模可大可小,形式不拘于会议室,走进城市、工厂、农村、山乡,像当年传播共产主义理想一样,走到一个地方传播一个地方,让人民大众清楚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与个人的梦想的密切关系。
二要做:
1、大力开动宣传、教育机器,紧密支持对“信仰中国梦”的所有活动,坚定不移地大力宣传、推进信仰中国梦,让信仰中国梦深入人心;
2、大力支持,扶持民间社团、学习辅导机构、个人传播中国梦信仰,让宣传信仰中国梦成为大众自己的行动;
三要联:
将中国梦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文明进步、国计民生紧密相联,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梦;一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成果都与中国梦相联,处处显现出信仰“中国梦”的力量;具体而言,在处理和对待各种社会矛盾、打击腐恶,健全法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等等,都要联系到是为了实现“中国梦”。要让每个人感觉到“中国梦”既是理想,又是现实,又有感受。
四要推:
1、所有的渗入和推进举措都要步步推进,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敬畏“5000年文明”发展法则,推进民族复兴,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两个100年目标。以改革的力量,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层面面推进“中国梦”。
2、要让每个人都感到,随着“中国梦”的推进,人们所信仰的,所追求的也在步步走近。而不是要等“100年”到了的那一天,小康社会才一夜之间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记者:是的,习主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让“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信仰,让信仰中的梦想成真!(香港卫视记者·四川成都报道)
- 标签:
- 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