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香港故事 | 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 香港卫视
  • 2016/07/04 15:24
分享到:
  • 收藏
  • 106.1万

香港百年历史不同色彩的天空中,他是最醒目的一抹红色。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

1.jpg

香港又进入了回归的第十九个年头,这时候,人们又会想起他。

青年时代,他曾五次途经香港,短暂逗留,香港情结就此开端。

半个世纪后,他早已名震全球,却苦心孤诣压抑自己踏入香港的渴望。

香港百年历史不同色彩的天空中,他是最醒目的一抹红色。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

为何是邓小平?       

1974年 5月25 日,毛泽东会见当时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的时候表示,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还不到,他指着旁边的邓小平说:“这个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吧”。

3.jpg

香港回归谈判

坐在撒切尔夫人对面的

为什么不是蒋经国,而是邓小平?

一场核战笼罩下的中英世纪谈判

需要怎样的政治谋略

化干戈为玉帛?

香港历史遗留问题 谁来讨论

4.jpg

香港岛在 1842 年鸦片战争后割让给英国,1860 年又割让了中国大陆的一小块地方九龙,北边的“新界”则于 1898 年租借给英国 99 年,于 1997 年到期。蒋介石曾经三收香港,三次都以失败告终。中共在大陆建制,英国是最早一批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1972年,英国与台湾断交。当年《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租借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正本均由台湾持有,一向号称重契约精神的英国政府因为邦交的关系,在契约与现实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北京讨论香港历史遗留问题。

邓小平与麦理浩的“北京会谈”

5.jpg

1979年,距新界租约到期18年,香港15至30年以上大型工程直面政策风险,迫于投资人的压力,香港时任总督麦理浩决定就新界“地契租约”问题正式拜会中共高层。与他会面的正是刚被任命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邓小平。这是一次闭门会见,麦理浩拐弯抹角地提出在1997年后英国仍有权继续管治整个香港地区,老辣的邓小平一眼识破,回答:“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邓小平还明确香港整体性概念,表示,不仅仅是新界,还有香港岛和九龙的最终命运是中国的一部分。

绝密档案:英国曾想用核武威胁来保住香港

6.jpg

2006年6月30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1957年至1961年间的绝密档案,从而揭示了一个惊天秘密:为了阻止中国收复香港,英国曾经想用核武器攻击中国。1961年3月,英国国防参谋长蒙巴顿表示英国无法依靠常规武器保住香港,那么“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是保住远东桥头堡的不二选择!”。1964年,中国也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核战阴影这才逐渐减弱。1979年会见麦理浩后,邓小平旋即授意,一个集合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人员的五人小组秘密在香港各界展开调研。国务院港澳办将这些资料整理成报告,提出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方针。

钢与铁的撞击        

1982年秋天,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谈判的序幕正式拉开。面对香港回归的问题,被毛泽东喻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之间,将会进行怎样的博弈?

邓小平 三起三落 复出不久

撒切尔夫人 挟制胜马岛余威 趁势而来

一个号称钢铁公司 一个是铁娘子

钢与铁的撞击 飞溅怎样的世纪花火?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8.jpg

1982年4月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充分展示了其“铁娘子”作风,英国胜利收场,她被英国人捧为英雄。同年秋天,撒切尔夫人访华。剑桥大学档案馆收藏的文件显示,撒切尔在访华前,就香港前途的英方立场做了广泛咨询,最终决定打算以“主权换治权”。撒切尔夫人的底牌是,适当的时候放弃香港岛和九龙的主权,让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成为一个整体继续续租。

中英谈判序幕拉开

9.jpg

1982年9月24日,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面对面地坐到了谈判桌前。“铁娘子”先发制人,打出她准备的第一张牌——主权牌,她表示: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杀这一事实。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有英国继续统治才能得到保证,不能单方面地由北京把条约废除。她还讲了一句分量很重、带有威胁性的话:如果中国宣布要收回香港,那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邓小平:主权问题 不容讨论

10.jpg

邓小平断然拒绝了她的建议:“主权一直属于中国,没有讨论的余地”,他表态不会做当年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他强硬表态:若有混乱,中国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他进一步开导女首相:“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结束殖民统治,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中国要收回香港,通知一声就行,甚至连通知都用不着,像印度收回果阿那样,把军队开去就行了,现在坐下来谈判时够客气的,英国还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邓小平开出谈判时间表,不迟于一、二年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次会谈整整延长了50分钟。英国《每日电讯报》曾说,邓小平当时对助手低声抱怨:“我简直没法跟这个女人谈,她根本不讲道理。”而后来撒切尔夫人谈到邓时,用了一句中国的成语:“百闻不如一见。”

香港终踏回家路

11.jpg

中英双方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那么,从1982年9月24日至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的两年多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事态有了惊天逆转的余地呢?

剑拔弩张 无果而终 你方唱罢我登场

悬疑重重 激烈交锋 台前幕后斗智勇

神秘人物 鸿雁传书 积极斡旋促《声明》

几经波折 22轮谈判 香港终踏回归路

中英世纪谈判中的神秘人物:香港船王包玉刚

12.jpg

在中英世纪谈判中,有一个神秘人物在邓的授意下起到了润滑剂作用,他就是被称作“政治媒人”的香港船王包玉刚。包玉刚掌握着国际商业界第一手资讯、对见过面的世界各国政要有着敏锐观察力。在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面后的第四天,包玉刚带着邓小平的口信到港督府会见撒切尔夫人。包玉刚说,邓小平跟他说了收回香港后的管治构想:“委任香港华人做最高职位”、“法律制度不变”、“自由港和港元地位继续”等,但撒切尔夫人也请包玉刚清楚向中方传达:“没有英国的管治,香港将难以运作,英方有一至两年时间说服中方。”

中英多轮谈判 无果而终

13.jpg

在撒切尔夫人访华后的一周里,香港股市下跌了25%,中英谈判被搁置了,第二轮谈判无果而终。第三轮陷入僵局,第四轮谈判依然没有进展,港币币值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商店出现了抢购潮,大量资本从香港流向海外。第五轮谈判,中方对英国表现出一定灵活性感到高兴,但仍然怀疑英国是在耍花招。及至第12轮谈判后,英国外相贺维第一次公开承认了政治上敏感的香港人早就明白的事情:“想达成一个能让英国在1997 年后继续治理香港的协议是不现实的。”

激烈交锋波及经济命脉 中英双方斗智斗勇

14.jpg

在22轮谈判中,英国首先打“主权牌”,被拒;接着抛出“主权换治权”的构想,再被拒;最后又打经济牌,拿经济来弹压对手,谈判桌以外的角力也从暗斗转成明争。英方的做法是,让香港的财团在伦敦大量抛售港币使港元大幅度贬值,香港股市开始大幅震动,港币汇价一天天往下跌,从而引起香港社会的恐慌。在邓小平的直接授意下,中国的应对方针很简单:不予理睬。结果英国人慌了,因为港币再贬值就可能要崩溃,最后还可能影响到英镑地位。

英国最终让步 香港终踏回家路

15.jpg

双方你来我往,经过多轮谈判之后,邓小平给出的2年谈判期所剩时间越来越短,英国方面的底牌最后被突破,不得不做出让步。两国政府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前外相杰弗里·贺维的回忆录说,撒切尔夫人认为可以做的最大让步就是“主权换治权”,最后不得不全盘接受了邓小平的主张。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遗憾的是,没等到那一天,93岁的邓小平于1997年2月19日已去世,他晚年期待回归后畅游香港的夙愿没有实现。140年来,中国的爱国者一直想收回香港主权,但始终没有成功,而邓小平却和平达成了这一目标。因为来之不易,回望历史,会否让人更珍惜当下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