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陈茂波:港多年努力具抗灾韧力

  • 香港商报
  • 2016/08/08 10:11
分享到:
  • 收藏
  • 50.6万

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以《“韧力”之都》为题撰写网志,指“妮妲”台风未有对本港造成太大破坏,政府多个部门多年来努力不懈做好抵御灾害的基建。

03.jpg

台风“妮妲”上周袭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昨于网志中提及事件,指“妮妲”未有对本港造成太大破坏,政府多个部门多年来努力不懈做好抵御灾害的基建,让香港有一定韧力抵御暴风雨可能带来的灾害。

陈茂波昨日以《“韧力”之都》为题撰写网志,指这次台风未有对本港造成太大破坏,除了跟风力、降雨量、台风登陆位置等因素有关,政府多个工务部门多年来做好各项抵御灾害基建和在雨季前做好准备,也让香港有一定韧力抵御暴风雨灾害,“我们在防洪基建、斜坡安全和树木管理上默默做了大量工作,虽然公众未必会注意到,但这些工作确实有助我们於过去多年大致安然地度过一场又一场的暴风雨。”完成百公里河治27村防洪

陈茂波介绍,渠务署过去廿多年共完成超过100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及27个乡村防洪计划,大大减低了新界乡郊地区的水浸风险;至於一些较旧的市区,由於路面非常繁忙,要提升区内现有的旧标准排水系统并不容易,因此采用较创新的截流和蓄洪方案,在荃湾、荔枝角、启德和港岛西建造了4条直径约4至7米、合共长约21公里的雨水排放隧道,及在大坑东、上环和跑马地建造了3个容量合共近17万立方米的地下蓄洪池,解决了多个旧区的水浸问题。

推动“海绵城市”防水浸

陈茂波续称,参考近年国际趋势,政府正积极推动“海绵城巿”的理念,透过促进渗透,利用透水路面,仿效天然环境,减少地面径流;利用蓄洪湖泊、河畔公园等设施达到蓄洪和滞洪的效果,在暴雨期间将部分雨水储存,减低高峰流量,从而纾缓水浸问题。

巩固斜坡减山泥倾泻风险

至於斜坡安全方面,陈茂波介绍,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的土力工程处透过完善的斜坡安全系统,以多方面策略降低山泥倾泻风险,成功地把香港整体的人造斜坡山泥倾泻风险大幅降低至相当於1977年风险水平的25%,符合国际认可的最佳风险管理水平。自2010年,处方推行“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以风险为本的策略,每年有系统地处理150个政府人造斜坡,同时缓减30个天然山坡的山泥倾泻风险。

综合管理树木速处理塌树

陈茂波又表示,政府采用“综合管理方式”来管理政府土地上的树木,有关部门会参照树木管理办事处所制订的相关政策及指引,恒常巡查其辖下所护养的树木,每年风雨季来临前,亦会为其负责范围内高人流或高车流地点的树木进行风险评估检测。一旦发现个别树木的风险情况出现变化,会立即作适当的跟进。但在风暴期间,依然会有一些树木难以避免被烈风吹倒,各政府部门会尽力灵活调配,迅速清理塌树及其他障碍,尽快重开受阻道路,维持交通畅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