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应救助房企传闻:谴责个别外媒失实报道
- 腾讯财经
- 2014/03/19 15:02
-
收藏
-
15.7万
央行今日晚间发布声明称,个别外媒报道《中国央行紧急讨论救助小型房地产公司》,与事实不符。对该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失实报道的行为,人民银行予以强烈谴责。
北京时间3月18日下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央行和一家国有银行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是否救助正在逼近债务违约的浙江兴润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报道称,透过这个违约案例可以看见中国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系统开始出现裂痕。
针对此报道,央行发微博称报道与事实不符:第一,人民银行未参加文中提到的“周二召开的紧急会议”。第二,人民银行未参与浙江兴润置业相关风险处置。对该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失实报道的行为,人民银行予以强烈谴责。
房产信贷隐忧样本
近期,兴业银行停止房地产贷款的风声传出,加上杭州有楼盘降价、温州房价“腰斩”的消息,均被解读为银行业将收紧房地产贷款的信号,随后多家银行发公告澄清并未对房产业停贷。
但该来的终归要来。“停贷风波”背后隐藏的风控忧虑,在宁波奉化出现了真实样本。
据《每日经济新闻(微博)》消息,浙江兴润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宁波地产界曾经的房企大佬,日前轰然倒塌,留下超过35亿元的巨额债务,其中银行欠贷达24亿元,涉及十多家银行,而整个事态的处置远未到划句号的时候。3月13日,记者从奉化官方获悉,该企业资金链断裂,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当地已经成立专案组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处置相关工作。
市场或重估债市信用风险
回顾近年债市信用事件,包括滇公路、山东海龙、赛维、新中基等企业所发行的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都曾面临兑付危机,但最终均由地方政府财政、关联国资企业兜底。
3月5日晚间*ST超日(002506.SZ)公告称,无法在3月7日按时支付2011年公司债券(11超日债)8980万元利息,目前付息资金仅落实400万元。
对投资者而言,超日债付息违约的一大实际意义,是其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重估;如果刚性兑付预期打破,信用债乃至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都可能迎来调整。
近年债市不乏风险事件,但最终都通过政府兜底形式化解,违约个案的出现,打破了债市的刚性兑付纪录。“不破不立,风险释放有利于市场出清、结构调整和改革推进”,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微博)表示。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总监周文渊指出,利息违约是第一步,会否出现本金违约还有待观察。“之前市场基本一致预期是无信用违约,如打破,市场将对此预期重新定价,”他说。(腾讯财经综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