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香港故事 | 独孤宗颐

  • 香港卫视
  • 2016/08/29 11:03
分享到:
  • 收藏
  • 89.1万
  • 1

饶宗颐是名人,也可算奇人。然而,这位培养了许多博士和硕士的学术大师,与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一样,连初中都没读完。没有深厚的学历做支撑,饶宗颐是怎样登上学术巅峰的呢?

独孤宗颐.webp.jpg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潮州 ,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 ,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与季羡林齐名,并被尊称为“南饶北季”。

独孤宗颐2.webp.jpg

本期《香港故事》为您讲述

饶宗颐自学成才、成为学术大师的故事

在香港,有两位家喻户晓的名人,一位是李嘉诚,另一位是他的潮州老乡饶宗颐。人们总喜欢将这两人相提并论,要说挣钱,没有几个人能挣得过李嘉诚;而要说读书,没有几个人能读得过饶宗颐。

他独守香江一隅,治学七十余载

他文史哲艺皆通,堪称“百科全书”

他是一位名人 更是一位奇人

耐得住寂寞 才守得住繁华

饶宗颐是名人,也可算奇人。然而,这位培养了许多博士和硕士的学术大师,与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一样,连初中都没读完。没有深厚的学历做支撑,饶宗颐是怎样登上学术巅峰的呢?

独孤宗颐3.webp.jpg

饶家世代经商,有数家钱庄,在饶宗颐出生之时,饶家已是潮州首富。饶锷虽然出身富贵,却不是纨绔子弟,他平时除了喜欢读书,还热衷于买书和藏书。而他的这个兴趣爱好,也影响儿子饶宗颐的一生。

饶锷喜欢买书和藏书,建有自己的藏书楼,起名为“天啸楼”,藏书达十万卷。受父亲的影响,饶宗颐自幼便泡在天啸楼,徜徉在藏书的世界里,从《史记》到佛典,从老庄到禅宗,他无书不读,学问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独孤宗颐4.webp.jpg

△饶宗颐作品

在家学的熏陶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然而,家学对饶宗颐虽然影响很大,却不是他成才的唯一因素。1932年,饶锷因编撰《潮州艺文志》心力交瘁,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留下一份硕大的家业和一部未完成的遗作。那一年,饶宗颐才15岁,然而他必须在家业与学业之间做出选择。

青灯黄卷  孤独相伴

以奇治学  孜孜不倦

历经岁月沧桑

终成一代大师

饶宗颐在父亲去世后,花了一年时间便把他的遗作《潮州艺文志》独立续完,并连载于岭南大学的《岭南学报》,引起学界关注。1935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创建了广东通志馆,破格将18岁的饶宗颐聘入馆中,专职艺文纂修。这位中学未毕业的少年从此登堂入室,在文化殿堂越走越远。

独孤宗颐5.webp.jpg

在他手上,家财慢慢散了,学问却慢慢多了,同时也多了一份孤独。饶宗颐曾说——

做学问就是要养成孤独感,就是不管外面的世界、人家的事情,只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全神贯注地做好。世界上很多有创辟的人,都是从孤独里走出来的。

独孤宗颐6.webp.jpg

△饶宗颐作品

饶宗颐说他天性中有孤独感,是基于从小对读书的热爱,是兴趣使然,然而另外有一种孤独感,来自于他的治学态度——不拘泥于常规,而这种孤独感,是他成为大师的关键所在。而他治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敢于否定自己,不断修正,自我改进。

饶宗颐奇特严谨的治学方法与态度,注定了孤独常伴左右,正如他主张用“忍”的功夫,忍要靠耐力去支持,能够忍受一切困难,才能作持久战。没有“安忍”,便不能精进;没有“澄心”,便不能凝神向学。

扎根香港 潜心治学

皓首穷经 守望传统

归去来兮 不忘故土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饶宗颐之所以能成为大师,除了长年累月的青灯黄卷,在空间上,他也是孤独的。他生于内地,长于内地,未成年便独挑家中大梁,承受高于同龄人的压力,青年时又因战火颠沛流离,四处奔波,中年时移居香港,远离故土。

然而,香港对饶宗颐来说,虽然是异乡,却也是一生的福地。

独孤宗颐7.webp.jpg

饶宗颐曾说,如果不是在香港,我可能早就不在了。显然他暗指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内地知识分子陷于一波又一波政治运动的灰色岁月。那段时期,与他齐名的季羡林被关进牛棚、扫校园,钱钟书则在五七干校劳动,他们学术研究被迫中止。饶宗颐的处境则截然不同,他立足香港,远离政治,处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能与国际汉学界广泛交往,将研究做得风生水起。

独孤宗颐8.webp.jpg

△钱钟书

香港成就了饶宗颐,饶宗颐也不忘回报香港。2003年,饶宗颐将个人积累的数万册贵重藏书,包括非常珍贵的古籍善本,以及一百八十多件书画作品,捐赠给香港大学,藉以回馈香港。这些藏书绝大多数都有他的批注,今后的研究者可以沿着阅读书的思路,对饶宗颐的学术源流进行细密的剖析。

独孤宗颐9.webp.jpg

△2000年,饶宗颐与季羡林在北大合影。

大师稀缺的当今社会,饶宗颐还承受着时代的孤独。2009年,季羡林去世,好几年又过去了,但百岁高龄的饶宗颐依然健在,或许他的孤独感又添了几分。

独孤宗颐10.webp.jpg

△李克强会见饶宗颐

2015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饶宗颐,称赞饶先生近百岁高龄仍心系国家发展,学术耕耘不辍,艺术创作不断,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骄傲。并希望他继续为国家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为增进香港与内地、中国与世界的人文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独孤宗颐11.webp.jpg

饶宗颐以一人之力,为世人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轮廓,并将这一场景完美地展示给世界。作为不世出的文化奇迹,饶宗颐是不可复制的,我们能做的,或许是备好天才生长的土壤,允许其孤独的土壤,大师的诞生才不再是神话,而真正的大师们才不会感到孤独。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香港故事 | 独孤宗颐
香港卫视 2016/08/29
香港故事 | 文艺女星汤唯
香港卫视 2016/08/15
香港故事 | 文艺女星汤唯
香港卫视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