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列为G20重要议题 最大突破点或在消费金融
- 大公网
- 2016/08/29 17:06
- 
								 收藏 收藏
- 
								 45.9万 45.9万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随着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的临近,外界对于峰会各项议题的关注度正在上升,作为峰会重要议题之一的普惠金融亦成为热点。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 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因此,发展普惠金融任重而道远。
在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等主管官员和著名专家都就如何促进中国普惠金融健康安全发展,加强普惠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改革发展成果如何更多惠及普罗大众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本次论坛上表示,普惠金融对于加强金融包容性、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及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将作为重要议题在G20峰会上讨论,其中,有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会提交给峰会讨论。
据了解,这3个文件分别为:一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包含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二是《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增加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指标;三是《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动产抵押融资、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三项优先改革措施。
易纲表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绿皮书)也在论坛上首度问世。这份报告被认为是中国金融及互联网金融公司交出的首份“普惠金融成绩单”。此外,《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升级版本及《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都将在G20峰会上讨论并在会后不久公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指出,面向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把促进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好发挥政策引导和正向激励作用,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投身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事业,让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普罗大众。
对于普惠金融的精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是民众公平地获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制度,也是整个金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所有的普罗大众都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金融服务。如今在中国发展普惠金融有了更加紧迫的意义,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可能。“所以普惠金融在今天才会风靡全球、风靡中国”。
而对于如何在实践中解决普惠金融这个难题,平安普惠首席产品执行官(CPO)倪荣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他看来:"普"就是更多的人,不同地区的人,各种各样的人,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好的服务。而好的服务就是"惠",更方便,更低成本,更公平的服务。”倪荣庆认为,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点可能是消费金融。
倪荣庆提及,中国居民消费与GDP之比,和发达国家相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消费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大潜力。从消费金融角度切入普惠金融,更现实也更有潜力。
作为一家专注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消费贷款的服务商,平安普惠已是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商。倪荣庆透露,只有随着互联网化,低成本地覆盖大众客户,和银行差不多的定价,才是真正普惠金融的时候。这也会对银行产生影响,银行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做,必须要去改变。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为19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超过41万亿元。面对庞大的市场,倪荣庆表示,平安普惠力争在2020年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