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点财经事 | 唱出云南产业转型的新曲:荷城姚安(下)
- 香港卫视
- 2016/09/29 18:31
-
收藏
-
55.5万
作为“梅葛故地”、“花灯之乡”的姚安,近年来已悄然蜕变转型,成为多彩云南的一道亮丽明珠。
当游客们还在为西双版纳的艳丽、香格里拉的脱俗而津津乐道时,作为“梅葛故地”、“花灯之乡”的姚安,近年来已悄然蜕变转型,成为多彩云南的一道亮丽明珠。我们继续上一集节目的行程,走访姚安更深处的人文风景,了解当地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扬所衍生的观光价值和全新发展动能。
马游村的彝族传统服饰工艺精美绝伦、远销国外,西方人和东南亚人,都被这些手工艺术品深深吸引。
罗树芳 彝族刺绣姚安县县级传承人
我们两个缝了十多年了,这个店开了两年。大公司和我们合作,拿我们做的刺绣销往外地,甚至国外。
看得见的靓丽服饰,
依然穿着在田间;
看不见的梅葛史诗,
却悄悄珍藏了彝族的广博历史、创世神话。
它是一本读不完的无形之书,
传唱了几千年,
弥漫在彝族人的心灵意识里。
郭有珍 国家级梅葛传承人
梅葛文化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6岁就开始学习唱了,妈妈、姐姐都唱,村里老人办事也唱,我就去听,就去学唱。以前,我们都是几代人在火塘旁边唱,唱几个月或几年都唱不完。
罗文辉 楚雄州梅葛传承人、马游村党支部书记
这两年,我们已经对梅葛文化进行传承保护,同时把我们的小学纳入这一个传承保护的一个范畴。进入校园以后,我们从两方面来传授梅葛文化。一是梅葛课间操,到目前为止,我们创作了两套梅葛课间操;另一方面,我们从国家级到县级制订了整个管理办法,每周周四下午四点钟必须有一节课,专门传授梅葛文化,包括刺绣文化等的传承课。我们作为传承人,每周都必须到学校里面传授。
走访马游村,我们已经感觉到姚安的萌动,要大力发扬地方文化,使之成为观光和多元产业的重要构件。传统的音乐舞蹈,可以加工创作成节目演出、音像出版制品,远播周边地区。传统的工艺品和节日,蕴含地方美学的特色元素,哺育着人的心灵。文化是经济的根基,是创意创新的动力源泉。
刘剑梅 姚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姚安有三张文化名片,一是梅葛,二是花灯,还有坝子腔。目前,我们正在申请这三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常常说,文化就是灵魂,它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这一块,是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人们做一些有益的事。
在姚安,开发建设、环境保护较受重视。如何保存好旧的东西,开发新的东西?在经过协调后,当地对生态保护这一块比较重视。我们常说,山区的人想到城里去看一看,城里的人想回归自然,到乡村走一走。在“如何记得乡土”这方面,我们姚安在古村落保护建设提出了重要的思路,那便是以旧扶旧。我们在古镇规模扩大这一块,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改造。扩大是扩大不出去了,就是在周边如何吸引游客到光禄古镇。能来,然后能载得下,并留得住,往这个思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