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大变革进入收获期 横琴用制度创新带来经济创优
- 人民日报
- 2016/12/08 14:27
-
收藏
-
25.7万
风起横琴岛,花香飘濠江。横琴,这片106.46平方公里的新区正以扶摇直上之势,成为变革的热土,融合的桥梁,理想的城市。
横琴岛上澳门大学新校区。资料图片
横琴毗邻港澳,港澳企业数量超过1300家,形成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截至2016年10月,人口不足万人的横琴自贸片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31.7亿元,翻了32倍,固定资产投资翻了15倍,实际利用外资翻了617倍,呈现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在全国率先创建“知识产权易保护”合作模式,成长为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73%的土地被划定为禁建区和限建区,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7年间,多元化的“横琴路径”勾画出“特区中的特区”,展现出粤港澳融合前沿地、改革开放新地标的壮阔图景。
走过燃烧激情的拓荒之旅,展望更加壮美的奋斗征程,珠海市委常委、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的脸上满是笑意:“2017开始,横琴进入收获期!”
先行先试
改革创新冲在第一线
作为新一轮改革浪潮中的“试水者”,横琴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增长,从2012年到2015年,GDP年均增长78.2%。
这样的发展速度,得益于横琴先行先试的力度。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世界银行评价体系,以“企业获得感”为落脚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不少大家现在认为“就该这么做的事情”,从横琴破局。这正是横琴作为一个改革示范区,与国际接轨、对接开放和国际化带来的示范效应。
在横琴,一系列改革都可以用“率先全国”来定义——商事登记改革;分线管理模式,建成全国首个电子围网;司法改革,实行法官员额制和主任检察官制;金融创新,首家澳资银行——澳门国际银行已在横琴挂牌设立;引入澳门“诚信店”管理模式,探索“先行赔付”制度;创新行政综合执法;成立廉政办,形成“一个平台办公,多双手抓落实”的“一体化”防腐新格局……
这些改革创新准确击中问题,是因为横琴的换位思考。“从企业角度去思考,所有的重大决策出台都是先咨询、再决策。先了解企业对政府最大期待是什么,据此改进服务、改进工作。由此,横琴才有一系列领先全国的创新。”刘佳告诉记者。
横琴如何走出一条“融汇大陆体制精华、 兼具港澳发展特色”的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2009年1月,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央宣布“横琴岛正式开发”。同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时,殷切期望横琴新区勇于探索合作模式,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化粤澳合作、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总书记的要求,让横琴发展有了更精准的定位,有了不懈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截至目前,自贸片区改革创新已经落实179项改革举措,其中“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新模式”案例获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等8个案例入选广东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案例。6项改革创新案例入选广东省自贸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17项改革创新措施成为广东省首批27项可复制推广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批广东省39项改革创新中涉及横琴的就有20项。
服务澳门
合作发展驶上快车道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的对面,是占地12万多平方米的广东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创业谷设立了20亿元人民币澳门青年横琴创业扶持基金,形成全链条投融资服务网,已成功跻身“国家级众创空间”。
澳门青年在创业谷享受到办公场所补贴、金融服务、财税补贴扶持等10项优惠扶持政策,“拎包入住”。134个企业正在创业谷孵化,88%是大学生就业。“澳门青年在本土创业的最大困难就是土地和人才,创业谷刚好能够帮助澳门青年解决这两个问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莫志伟说。
90后澳门青年林健龙家族在澳门从事赌场生意,但他对外人看来“一本万利”的家族生意没有兴趣。去年,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创业谷创办了“信驿跨境电商”,还把弟弟也拉了进来。
林健龙的团队,有澳门青年,也有内地青年。在创业谷,粤港澳三地青年“纽带更紧密,融合更亲密”,一起成长、成才、成功,发生“化学反应”。
横琴有两个名字,一个是“珠海横琴新区”,一个叫“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市横琴新区片区”。同一片区,多元使命。
按照新一轮发展的要求,澳门正在横琴实现延伸发展、多元发展、升级发展。横琴制定出台港澳居民个税差额补贴办法等专项对澳支持措施,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澳门单排车本月驶入横琴。
澳门特区政府首批推荐进粤澳合作产业园的3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610.5亿元。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有32家企业进驻商业孵化中心。
截至2016年3月底,在横琴登记、注册的港澳企业数超过1300家,投资总额21237.681万美元;在横琴注册香港企业共36家,投资总额167734.6719万美元。
不少港澳人士惊叹横琴办事的执行力、高效率、高标准。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说:“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感到我们制度带来的优势。”
理想之城
宜居宜业共享获得感
横琴正从纸上的理念,成为现实的成果。
12月6日,横琴召开咨询委员会议,多个委员提出了多项方案和建议,岛上8个项目封顶竣工,一大批项目签约,一个260亿的大项目启动。今年横琴岛上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进驻一大批总部经济、科教研发项目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2016年1—11月,横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2亿元,其中83%是税收来源。背后, 是“横琴故事”的四个篇章,即标准建设、高效运行、廉洁自律和共享绿色。牛敬说,正因为高端发展的强烈意识和原则坚守,才使得横琴有了今天的成效。“有些地方快过我们的预想,甚至超过我们预期。”
如何高标准?闻名全国的横琴地下综合管沟,投资20亿元,全长33.4公里,纳入冷凝水、通讯、电力、中水、供冷、供热及垃圾真空等管线,让横琴彻底告别“拉链路”,给全国的城市管线建设带了个好头。
如何高效率?率先推出“三个零”政府服务,企业“零跑动”办妥政府事项,政府对企业服务“零收费”,通过强监管实现对企业“零罚款”;以法律形式,将咨委会、发展与决策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并称“三会”管理体制确定下来。
如何强自律?建设“廉洁岛”,全国首创设立廉政办公室,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横琴廉洁岛建设的工作意见》。2016年以来,104个建设工程项目和228项工程审批实行在线监督,发出7项廉情预警和4项效能预警。
至于绿色,奔跑的横琴始终坚守。所有建筑必须100%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制定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量全国“双最低”的生态管理目标。投入10亿元建设幸福村居,全面升级全岛9个自然村的各项基础设施。
改革的脚步与时间赛跑,创新的落地与时代共振。在横琴,每一天都有改革的故事发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在这里开花结果。(记者 邓圩)
- 标签:
- 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