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已为港引资62亿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大公网
- 2016/12/28 09:40
-
收藏
-
49.8万
深港通于12月5日正式通车,继两年前的沪港通后,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入新阶段,截至12月23日,一共有61.84亿资金净流入本港;以及共有123亿资金净流入深圳市场。
图:继沪港通后,深港通亦于今年正式启动,沪深港形成金融大市场,三地市值高达70万亿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适时启动‘深港通’”列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工作内容当中,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深港通终于12月5日正式通车,继两年前的沪港通后,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入新阶段,成功建立一个沪深港共70万亿元市值的资本市场。现时境外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可投资A股市场50%已上市股票,占整体市场近八成市值,并为香港市场带来新的活力。港交所冀未来ETF、指数产品及期货等可达至互联互通。
深港通首日通车,虽然遇上外围气氛欠佳,不论深股通及港股通两边的交投都不及两年前沪港通首日,沪股通开市半日即爆额的表现,额度使用较慢热,但整体交投畅顺。据港交所网站显示,首日经深港通南下资金约8.5亿元(人民币,下同),连同沪港通计算,两港股通渠道合共净流入近20亿元;至于北上深股通资金较多约27亿元。当中深股通的成交额超过26亿元,港股通的成交额为9.22亿元。截至12月23日,一共有61.84亿资金净流入本港;以及共有123亿资金净流入深圳市场。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强调,深港通是长远的发展,投资者不需要急于“迫上车”,因为大桥一直都在,未来会注重增加两地可互联互通的产品。他又指出,现时深港通开通后,将会与沪港通两条腿走路,之后更可以跑,意味深港通开通后,会加快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的进展。此外,沪港通和深港通增加了人民币使用需求,并给香港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李小加亦不认为内地未来资本帐开放,及与更多地方进行互联互通后,会削弱香港的互联互通竞争力。他认为,内地与其他国家有更多的互联互通,反映投资者对内地市场的兴趣上升,而且中国开放程度愈高,对香港好处愈大。
证监会主席唐家成亦表示,深港通增加了投资基础,不应只关注市况短期表现,又认为暂时港股交投表现不错,认为深港通有助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行政长官梁振英进一步指出,深港通与沪港通相继开通,突显香港的“一国”和“两制”双重优势,既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的中国金融中心,也标志着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进入新阶段。在深化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推进内地金融业双向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港三大优势无可替代
梁振英强调,深港通是一项互惠共赢的安排,既有助内地资本市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一步对外开放,并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让香港继续为内地的金融改革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深港通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经由香港更全面地投资内地市场,从而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有利香港成为中国投资者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人民币与环球资产的离岸定价中心,以及全方位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
中证监主席刘士余在深交所出席深港通启动仪式时亦表示,在金融不稳定的状态下,深港通开通必将为国际及内地注入正能量及信心。
港交所主席周松岗则称,本港在互联互通上有三大优势:第一是内地投资者对本港市场较熟悉;第二是内地经济增长仍然快速,本港未来可分享的成果亦会增加;第三是香港是最先与内地资本市场进行互联互通,故有先行优势。他又指出,在深港通开通后,连同之前的沪港通,沪深港市场市值合共达70万亿港元,是全球其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市场,未来互联互通将会延伸至其他产品,包括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指数产品和期货等。
港股日均成交料达800亿
随着深港通开通,以及取消了总额度的限制,加上内地开放保险资金来港,大行预计明年来港的资金将大幅增加,南下资金介乎1600亿元(人民币,下同)至3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分析认为,基于港股估值较内地A股便宜,加上人民币近来贬值,深港通可带动港股交易量可能增加25%至40%,日均成交量约在800亿元。
瑞银证券预计,明年的1600亿元透过互联互通的南下投资中,将有900亿至1000亿的资金来自于机构投资者,其中以保险机构为主。而且保险资金多以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相信在香港市场的资金配置将是比较稳健的,不会呈现大幅波动。至于另一南下投资主力将是公募基金,目前与沪港通和深港通相关的公募基金产品已有37只,相信对本港市场有一个正面的推动。
另外,申万宏源估计,2017年南下港股的资金有3000亿元,原因是8月中证监已公布,将取消香港和内地每年配额的限制,让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能更弹性投资于港股。此外,中银国际亦指出,随着深港通的正式开通,明年估计将有2500亿元内地资金通过两地互联互通机制涌入低估值的香港股票市场。
面对庞大的资金流入,互联互通的设计,正正可以令到风险可控下,同时亦不影响交易便利。投资者交易对方市场的股票很方便,如同交易本地市场的股票一样自由。而结算交收的闭环设计,可以保证买卖对方市场股票的资金最后都原路返回,而不会以其他资产形式留存在对方市场,巧妙地实现了风险的全面监控。而港交所亦雄心勃勃,正筹划日后容许投资者可以利用沪港通和深港通认购新股,以扩大互联互通机制的应用。
互通桥梁陆续有来
继沪港通后,深港通亦正式开通,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反映互联互通机制已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的1.0版本,升级至2.0时代。香港交易所通过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互联互通,共同搭建起一个总市值70万亿人民币的庞大市场,为内地和海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李小加认为,在互联互通2.0时代交易机制更加便利,尤其总额度限制的取消,免除了机构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将鼓励更多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海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沪港通和深港通。而去年推出的特别独立户口(SPSA)服务,允许投资者在卖盘执行后才将卖出的股票转移到经纪商进行交收,亦大大降低了海外机构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投资A股交收过程中的对手方风险,更加方便基金公司的参与。
此外,投资者准入亦不断扩大,由沪港通刚刚推出时,内地基金公司和保险资金不能使用,到2015年开始,内地基金公司获准使用港股通,并成为港股通投资者的重要一员,反映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而保险资金也在今年获准参与港股通,显示中国监管机构对沪港通作为内地资金海外资产配置重要渠道的信心,李小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机构投资者会选用港股通作为海外投资的渠道。而且,深港通下的深股通为海外投资者开放一个全新的市场——深圳股票市场,作为中国的创新之都,深圳聚集了很多高成长的创新企业,深股通涵盖的大约880只深圳市场的股票,将与沪股通投资标的形成良好互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则涵盖约417只港股,比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了近100只小盘股。投资标的扩容,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李小加期望,在目前互联互通2.0时代,“股票通”战略已完成布局,未来会进一步改善“股票通”,并按照既定规划将这一模式延伸到更多资产类别,例如ETF(交易所买卖基金)、新股、商品、债券等等。
李小加透露,待深港通运行畅顺后,明年最有机会先实现的是将ETF纳入互联互通,其后则会推行“债券通”,吸引更多的“世界钱”成为“债主”,而债券通实现后,则将轮到债券期货、利率期货,“货币通”亦会进一步推出。李小加认为,互联互通愈多愈好,“大桥”愈多,过桥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加,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互联互通机制将会迎来3.0、4.0、5.0时代。(记者 王嘉杰、赵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