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枫 | 圆珠笔VS汤泡饭
- 香港卫视
- 2017/01/18 16:04
-
收藏
-
67.1万
在中国有一种现象:谁也不认真做事,都是差不多。遇到认真的,也都是觉得那个认真的人有问题,而不反省自身的不严谨。其实体现在各个方面。
我并不想说什么制造业大国竟然如何如何,航天航空强国竟然如何如何。爱这个国家,还是愿意积极态度看待问题的。可是屡试屡败。从民到官,从家事到公事,都是汤泡饭的态度,都是凑合的水平。供给侧改革是不是因为制造业大国的国民纷纷跑到小岛国买马桶盖刺激了决策者,不确定。但是在中国有一种现象:谁也不认真做事,都是差不多。遇到认真的,也都是觉得那个认真的人有问题,而不反省自身的不严谨。其实体现在各个方面。今天单说我的一个小经历。
家里换门
工长说,他有熟悉的厂家,保质保量。同意,我也省事。
仅仅嘱咐了一句:注意雕花,要和图册一样。
一个月之后,门送来,看了一眼,骂了工长,拉走滚蛋。门的质量暂且不提,单说那雕花,白色的木头造型花饰如同面点师在蛋糕上挤了几下钩出几笔,死呆蠢。没法要。
于是不得不亲自去逛家居市场,找位置最好的商家,挂着连续多少月销售冠军锦旗的厂家。按照图册,选好样子,松了一口气。按照合同,30天。到了50天的时候,我想:慢工出细活,不催。
于是在60天内,上门安装。这时,距离我9月30日下单已经两个月。装了一天,门和垭口,结果在最后,门上帽头尺寸量错了,这次无法安装。除此之外呢,门上的雕花同图册也不同,我要的是叶子,雕成五瓣小花。我要的是凤凰头,雕成鸽子头。我要的是北极星,结果变成月饼花,我要小花结果雕成了大朵向日葵。我并非自找的图样,而是从厂家提供的图册上择选的。根本不敢多看细节。
凤头变鸡头(我预订时并没想到2017年是鸡年)
又等了一个月,尺寸对了,颜色同门不一致,拿回去。第三次再来,帽头的花和门框的造型对不上,拿回去。跨了年,第四次上门,帽头两边塌陷,不是一条水平线,没法安装,再拿回去重新做!第五次就要到鸡年了。
9月底下的订单,10月、11月、12月、1月。美国新选出了总统,韩国总统被弹劾了,全世界又因为突发事件死了三百多人。2016过去了,没完成。农历新年到了也没装好。厂家来了四次都没有完工。根本不是什么严重问题,就是那一点点偏差,却永远做不好。为什么?因为基本素养缺失。我不认为再换一家会有进步。
中国不缺工匠,不缺技工
缺的是素养,素养的沉淀才是精神
故宫的院长暂停了一年太和殿修缮的原因特别简单,他说不能让那些昨天刚割完麦子,今天就登梯子给太和殿刷顶的人毁了故宫。
他就是害怕没有素养和精神的手艺,不,不是手艺应该是手工糙活,毁了故宫的魂儿。
我的门当然不能和太和殿的顶比,但是给我做门的工人心态一定和给太和殿修缮的工人一个心态:差不多得了。
听朋友说,德国专家来北京给其公司的工程人员作技术培训,拉开了中国工程师的抽屉,然后就先告诉中国工程师摆放技术工具和文具,要摆在槽里,不要乱扔在抽屉里。中国工程师在朋友圈里的调侃就是:“德国人真事儿妈。”
研究生学历的工程师尚且如此,苛求职高学历的工匠们有啥意义呢。然而正是这种严谨态度的缺失,让中国制造业大国的电器公司只能做空调做不了军工水准的产品。中国人缺失的是工匠精神这种素养,而素养培育可不是开个技校,来个创业培训班就能解决的。因为那些教课的老师也许并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因为他们的标准也许就是汤泡饭的糙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嫌贵,还是淘了几件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和中国的手工木制家具。五金件都是按照雕花造型做的。每一件都是不同造型。这也是为什么,以前中国南方农村的木制窗花都那么好看……
工匠精神在里面,作品自然不一样。
门厂的师傅们,不是为了客户,就为了你们自己不再跑第六遍,请你们仔细做活。
- 标签:
- 秦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