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东边西边 | 我在市井搞艺术

  • 香港卫视
  • 2017/03/08 15:31
分享到:
  • 收藏
  • 68.1万

本期《东边西边》让我们走近匠人,了解匠心的真正含义。

麦子2014 11.jpg

主持人 麦子

人不能孤独地活着

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

透过作品告诉人家

心里的想法

眼中看世界的样子

所在意的

所珍惜的

所以 作品就是自己

所以精工制作的物件

最珍贵 不能代替的 就只有一个字“人”

人有情怀 有信念 有态度

所以没有理所当然

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

仍然做到最好

随着“大国工匠”和“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关于手艺人纪录片的热播,让我们认识到了很多平凡甚至不起眼的角色所释放出的巨大个人魅力,他们制作出来的艺术品,都是精雕细琢,堪称杰作。我们常常会被古代工艺所折服,却抱怨今天的产品粗制滥造,难道社会越进步,技艺却越落后?本期《东边西边》让我们走近匠人,了解匠心的真正含义。

我在市井搞艺术.gif

我所理解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就是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做事都讲求质量,做到最精细、最好,追求极致。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曾经说过,重复一件事情,使之更加精益求精,但永无止境,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巅峰是在哪里。

在匠人技艺的长久传承中,很容易形成氛围浓厚的匠人文化传统,其中一个文化特点是匠人们拥有极强的自尊心。对于他们,工作做得好坏,和自己的人格荣辱直接相关。正因如此,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极度认真;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近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每个作品、产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之为豪,反之,自己的产品质量不好,会视之为耻。

我在市井搞艺术2.webp.jpg

本期《东边西边》嘉宾樊鸿宾(著名美术大师)为我们讲述他在艺术创作中的有趣往事,探讨了艺术家在创作中是否需要“工匠精神”?古代的匠人不是艺术家,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现代艺术家为什么没有惊世杰作?一个艺术作品的价值与它所蕴含的创意挂钩,而慢节奏的,重复性的工匠制作是否违背了这种概念?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我在市井搞艺术3.webp.jpg

樊鸿宾的作品

世界再吵杂

匠人的内心 绝对是安静的

面对大自然森林的素材

得先成就它 它才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工艺人 往往意味着

固执 缓慢 少量 劳作

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 

专注 技艺 对完美的追求

所以我们宁愿这样做

也必须这样 也一直这样

为什么

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 最引以为傲的

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送往前

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

至少 对得起光阴岁月

其它的 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我在市井搞艺术4.gif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