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夸中国人的理由……
- 香港卫视
- 2017/05/03 15:45
-
收藏
-
60.8万
只要强大,根本不需要夸!
╮(╯▽╰)╭
出个门手机没电,等于身无分文。
拿着现金支付,都是一种负担。
在中国,从餐厅到便利店,从出租车到水果摊,甚至菜市场,只要掏出手机扫一扫,就能完成支付。
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2016年,中国整体的智能手机支付额比上年增加一倍,超过了6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1万亿元)。而这一数字是美国的50倍,规模超过了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So,最近日本人们对于中国目前的电子支付也是挺感兴趣的,并因此在最著名的2ch论坛上发起了讨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
这张图真不是故意让苹果支付难堪的...
可以看出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积极,有800多的用户留言。要知道连朝鲜导弹发射这种大新闻都只有22个人评论……
再看推特,这篇文章还曾上了日本推特热度的前10榜,能上前十估计至少3万转推以上,在日本算是很大的事件了。现在已经到了你在推特上搜索“中国”,后面会自动补充“キャッシュレス社会(无现金社会)”
这篇文章总结了日本人惊叹中国手机支付普及程度。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文章已被和谐。
还好,快照保存了下来,来看看文章讲了什么~~
1.中国的便利店支付手段,现金支付只占11%。
2.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KFC也在推进手机点单,现金点单只有一列。不会用智能机活不下去啊...
3.露天的小吃店,看起来好好吃。更厉害的是竟然可以微信支付。
4.在中国,这种路边小摊都可以用电子货币了,用二维码可以不限机种,比Suica更方便,而至于Line支付,只能呵呵一下了。
5.寺庙投香火钱也是二维码,甚至不收现金的电子箱也出现了。现在这个时代连积攒功德都要用智能机((⊙﹏⊙)b)
看了这些,日本人突然变得卑微起来……
中国人在来日本旅行之前,会不会被提醒“日本很落后,所以要带现金以免碰到麻烦”?↓↓
感觉中国人会说用现金不方便,从而看不起野蛮的日本人。↓↓
看了这些感想,感觉是江户时代的人惊异于现代的科技。真切感受到了日本已经被丢下了,完全不是世界先进国家。↓↓
感觉会有人认为中国无现金社会仅仅存在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实际上看下面的文章,中国普及电子支付的地区也包括西藏啊,对比日本的山区,连信用卡都不能用... ↓↓
假面超人电影里未来人有这样的台词:“看到人们还在用纸和金属买东西真是新鲜”我们已经被中国超越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外国这样夸中国了。之前小编就曾报道有澳大利亚的小伙子为中国说句公道话的《外国人都在羡慕中国人,你却不知道……》 还有CNN记者在北京来了一次不带钱包的体验生活……
我们在短短几年间拥有了“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电子账户支付”等主流支付方式完成线上线下的各类消费,越来越多的支付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大商家竞相效仿研制更加方便的支付方式,促进消费。然而这种现象在科技发达的日本,却非常少见,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移动支付,日本的情况非常特殊。首先在这一方面,日本是鼻祖。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在2004年7月便推出了手机钱包,这几乎是全球最早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所以日本并不是没有技术。关键是搭载这项技术的终端消费产品——手机,并没有因此开拓出更大的市场。
日本没有普及手机快捷支付,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几方面:
日本银行是“最大壁垒”
对于传统银行,账户间的转账手续费仍是它们重要而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在日本,网购大多使用信用卡结算,甚至会出现“银行转账”这种我们购物时已经很少使用的结算方式,却很少有网站开放借记卡或者储蓄账户通道。
即便是LINE的支付服务LINE Pay,由于仍然没法关联任何一家银行的借记卡,目前也只能通过充值与信用卡关联扣款的方式支付,这直接影响了用户数量。
△日本信用卡与电子货币联用,像国内的一卡通
△香港也有一卡通“八达通”卡
无法关联借记卡影响体验
在中国,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甚至是Apple Pay,都允许用户关联借记卡与信用卡。截至2015年6月,借记卡数量已经是信用卡的10倍以上,这个数字也同时意味着,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拥有更多用户。
对于那些没有信用卡的用户来说。购买行为必须经过“充值”“支付”这两步才能完成。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几家公司都做到了一步完成。
比较起来,日本LINE Pay账户最多充值10万日元,你没法购买价格更高的东西。银行不放开,支付用户太少,LINE Pay的合作商家数量也提不上去。
日本并不缺乏拥有大量用户的公司,最接近早期支付宝的应该是雅虎,它的目的是与更多的加盟店结合,让用户使用雅虎ID完成支付,但目前这些支付并没有渗透到线下。
从商户端看,日本的信用卡使用率远超借记卡,这一点与中国庞大的借记卡消费阶层不同。通过第三方支付,中国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与使用信用卡一样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信用体系建立在第三方支付端上,这也是让消费者与商户都能够放心的原因之一。
日本保守的民族性格
日本消费者对隐私与安全性的重视,让他们难以被说服去使用新的支付方式 。而在日本判断信用这件事本身就交给银行,除非手续费折扣有足够吸引力,否则他们并不需要多一个支付平台。
日本公司喜欢对用户“顺应”而非“开拓”
顺应的结果,就是包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AEON超市、电车公司JR东日本在内的多家大公司,都选择了“充值预付卡”模式。
日本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大公司与银行这种既得利益者更有利。日本经济产业省与金融厅希望能够有更多金融与技术创新,但仍处于调查与听取意见阶段,实际上,创业公司与外资想要撼动现有版图很困难。
不过,不得不说,在优越感自居的日本人面前,中国能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发出赞美之词,一方面基于中国在电子支付方面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还在于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实力。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妄自尊大,也无需妄自菲薄。
综合知乎专栏“视点奇特的日本分析”、职得
编辑: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