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北斗三号“一箭双星”升空 北斗全球网大幕开启

  • 大公网
  • 2017/11/07 14:08
分享到:
  • 收藏
  • 29.8万

5日19时45分,搭载着两颗北斗三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过逾三小时的飞行,两颗卫星在“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的托举下顺利进入目标轨道,拉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大幕。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北斗组网卫星高密度发射,预计到2018年底,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左右,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

18.jpg

图:5日19时4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中新社)

中国北斗是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2000年,北斗一号试验系统组网成功,开始在国内提供导航服务;2012年,中国建成由14颗卫星和32个地面站组成的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随着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在5日完美升空,中国北斗导航正式开始全球组网。两颗卫星在经过测试及入网验证后,可对外提供服务。

据介绍,相比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不仅是卫星组网从区域走向全球,同时技术更先进、建设规模更大、系统性更强。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及搜索救援服务。北斗三号采用星载氢原子钟,其精度将比北斗二号的星载铷原子钟提高一个数量级。

导航定位精度媲美GPS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将提升1至2倍,达到2.5米至5米水平,建成后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并且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同时,卫星设计寿命达10年以上。

专家表示,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初始服务,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北斗系统建成后,性能将与GPS相媲美,使中国卫星导航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北斗始终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理念,要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互兼容、共同发展。为此,北斗系统设计了兼容互操作技术,为用户能在终端上接收多个信号提供基础,由此带来的便利性将保证全球用户利益的最大化。

三年内发射约30颗卫星

根据发射计划,到2018年,中国将要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前后,发射30多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的目标并不会止步于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PNT(即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建设,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PNT体系,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9.jpg

据新华视点报道: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5日晚成功升空,拉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大幕,并在太空铺设“星间链路”,是今次全球组网卫星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所谓“星间链路”,即是卫星与卫星之间以电磁波串联起的无线链路,具备数据传输和测距功能。通俗地说,即是组网后卫星与卫星之间有如拉进一个微信群,可互相“聊天”和共享位置。中国北斗和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一样,均具备独有的频段和“语言”。

有了“星间链路”后,北斗系统不需要在全球建立地面站也可以跟星座中的所有卫星相连,依靠境内的地面站,就能管理全球卫星。即使和地面中断联系,卫星也能继续提供服务。(记者 刘凝哲 北京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