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强调“新常态”不是避风港
- 大公网
- 2017/11/26 11:35
-
收藏
-
38.2万
日前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书中强调:“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对于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指出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图为习近平在广西考察企业生产情况。(资料图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8篇论述。其中提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习近平指出,在认识新常态上,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有人问。新常态是一个好状态还是一个坏状态?这种问法是不科学的。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供给侧改革非西方翻版
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我们提的供给侧改革,完整地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是这样说的。‘结构性’3个字十分重要,简称‘供给侧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结构性’3个字。”习近平强调,中国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
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他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加减乘除并举增加动力
习近平强调,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在不少行业产能已达到峰值的条件下,产能不减、价格疲软,长此以往,优质企业也会被拖垮。要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要主动减量,下大决心化解产能过剩,实现优胜劣汰;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要抓好职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
点赞国产手机 企业供给侧创新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比如,前些年我国市场上各类手机争奇斗艳,既有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外品牌,也有国内厂商生产的手机,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一些企业从生产端入手,坚持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市场,推出高端智能手机,满足了人们对更多样的功能、更快捷的速度、更清晰的图像、更时尚的外观的要求,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习近平说。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收录在了新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称,世界手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名噪一时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手机如今已风光不再,甚至成了过眼烟云。他肯定中国一些企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只要瞄准市场推进供给侧改革,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子是完全可以闯出来的。”习近平强调,中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记者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