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南水北调三年 京津冀生态改善受益人口过亿

  • 大公网
  • 2017/12/14 11:39
分享到:
  • 收藏
  • 40.3万

13日,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通水三年来,已累计向北方输水超过108亿吨,受益人口过亿,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紧张局面有效缓解,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显着修复和改善。

44.jpeg

补充了千里之外的长江水,如今的海河风光旖旎,环境宜人。(大公网记者赵大明摄)

“华北漏斗”止漏有望

据介绍,南水北调之前,京津冀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长期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严重沉降面积(50毫米以上/年)超过4500平方公里,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沉降漏斗区。三年来,北京、天津利用南水置换地下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8亿吨,地下水位分别回升0.53米和0.17米;河北省利用南水向境内多条河流、多个湖泊生态补水2亿多吨,减少开采地下水5亿吨,东部平原地下水位已明显回升。

北京:密云水库“喝饱”

在南水北调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介绍,南水进京后,北京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吨提升至150吨。目前,南水已占到城区供水量的73%,替代了密云水库,逐渐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通水前,密云水库蓄水量连年告急,已不足9亿吨。三年来,密云水库在减少出水10亿吨的同时,还累计存入南水近4亿吨,蓄水量超过20亿吨,为近17年以来首次突破,有效改善了库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效保障了首都水安全战略储备。

天津:江水补海河

据南水北调中线局天津分调中心主任任强向记者介绍,南水北调使天津形成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供水格局。截至12月12日,南水累计向天津供水23.5亿吨,相当于天津以往主要水源之一——于桥水库总储量的1.5倍。在基本解决了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情况下,天津市还累计向上游早已断流的母亲河——海河,生态补水4.5亿吨,极大地改善了海河沿岸的人居生态环境。而在这之前,海河由于缺水,水位已低于海平面,为防止海水倒灌,海闸常年紧闭。

河北沧州:告别氟斑牙、氟骨症

南水北调涉及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邯郸、邢台、衡水共92个县市区,目前已受水11.5亿吨,受益人口1510万,预计到2020年,全省将有3000多万人喝上长江水。

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沧州地区,居民过去不得不饮用当地含氟量很高的浅层地下水,造成氟斑牙、氟骨症、骨质疏松发病率居高。如今,这一困扰千年的“顽症”随着源源北上的长江水而一去不复返了。(记者 赵大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