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已掌握发动机技术 造火箭拟明年首飞
- 大公报
- 2017/12/24 10:03
-
收藏
-
42.4万
长期以来,航天事业具有“神秘”色彩,技术先进、工程庞大、配套复杂。随着美国SPACE X等私营航天公司的崛起,民营资本进入航天领域成为世界新潮流。本月22日,首台由中国民企研制的商用火箭发动机圆满完成了整机试车,将用于同为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计划于2018上半年完成首飞。
图:零壹空间首款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现场(受访者提供)
据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由该司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动力系统于22日下午圆满完成整机试车。发动机于下午4时准时点火,工作35秒后耗尽关机。据介绍,此次整机试车,各分系统工作正常,获取了全部试验数据。发动机推力、比冲及工作时间均满足设计要求。发动机、尾段结构、燃气舵和伺服系统经受住了试车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了试验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
掌握火箭发动机技术核心
运载火箭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基础,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核心,“动力先行”是中国航天固有的说法。上述完成试车的火箭发动机,是中国民企独立研制的最大规模固体火箭发动机,也是首个民企研发的火箭动力系统。这令人们在传统航天体制外,更多了一种进入太空选择的可能。
据介绍,此次发动机系统试车的成功,是确保零壹空间X系列火箭首飞成功的关键环节,被认为标志着零壹空间成为中国首家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民企。
记者获悉,上述固体发动机,将用于同样由其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目前X系列火箭已完成箭体结构、电气系统方案和图纸设计,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完成首飞。此外,这家民企还研制了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预计在明年进行发动机试车实验。
X系列火箭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可用于核心技术飞行试验验证、商业产品航天准入考核、前沿技术探索等诸多领域。本次试车的发动机既可以作为小型运载火箭的一级,又可以单独作为亚轨道运载器的动力系统。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创新,采用了高装填比和高室压的设计思路,以提高装药量和性能。
在渝打造商业航天基地
除X型火箭外,零壹空间还有一款M型运载火箭。据介绍,M型系列具有大长细比、高装填系数、高性能等特点,较传统航天发射成本大幅降低,发射准备时间不超过48小时,可承担入轨高度1000公里以下的发射任务,为全球微小卫星用户提供快速、廉价的发射服务。
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愈来愈多内地民企开始进军航天领域。零壹空间是中国首家营业范围是“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企,将在重庆打造中国首个民营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基地,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奠基。
该公司总裁马超介绍,商业航天吸引着众多资本关注,从2015年8月成立至今,零壹空间已历经4轮融资,数额累计近5亿元人民币。其研发力量80%以上来自于航空航天央企、中科院等空间技术“国家队”。对于民企进军航天运载领域,官方持积极支持态度。(记者 刘凝哲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