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反对派图覆核“一地两检” 冯华健批“政治包装法律”

  • 大公网
  • 2017/12/27 09:31
分享到:
  • 收藏
  • 37.1万

香港近年司法覆核数字激增,如今反对派亦试图就高铁“一地两检”方案提出覆核。全国政协委员、资深大律师冯华健近日接受《大公报》专访时对此深感忧心,批评有人将政治行为包装成法律诉讼,强调任何人都不应该利用法律来成为其政治本钱。他亦驳斥反对派称“一地两检”会破坏“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的论调,表明外国“一地两检”的情况比比皆是,香港与内地身处一个国家,更没有理由做不到高铁“一地两检”。

6.jpg

图:冯华健直斥有人将政治行为包装成法律诉讼,不惜破坏本港法治的健全\大公报记者 蔡文豪摄

本港司法覆核许可申请于2011年仅为103宗,2016年跃升至228宗,六年间翻逾一倍。反对派近年就人大8.31决定、修改《议事规则》、参选立法会年龄等议题,事无大小地提出司法覆核,甚至出现所谓的“覆核王”。

诉讼非“政治游戏”

“如果市民有一个印象,诉讼是政治游戏,对司法制度的形象和公信力都有负面影响。事实上,法庭的功能也不是做这些事的。”冯华健直言,如今有某些人就是将政治行为包装成法律诉讼,不惜破坏本港法治的健全,强调“司法制度是香港特区杰出的成就,一旦政治化就会失去其独立性。任何人都不应该利用法律来成为其政治本钱。”

近年每当有重大社会议题,几乎都会成为反对派利用司法覆核狙击的对象,正在进行“三步走”的高铁“一地两检”方案也不例外。不过,冯华健相信,大多数市民都接受“一地两检”,“这肯定是一个主流意见,因为市民都希望往返内地更为方便。”对于反对派声称“一地两检”会破坏“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的论调,冯华健直指,外国“一地两检”的情况比比皆是,如巴黎和伦敦、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实施“一地两检”的成功例子,“甚至连有很多政治摩擦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能做到,为什么香港与内地做不到呢?而且我们是同一国家,同声同气。”

《国歌法》不影响市民生活

另外,《国歌法》本地立法虽尚未进行,但反对派却声称担心该法例会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如厕、吃饭时听到国歌需要肃立云云。对此,冯华健感到啼笑皆非,直指法律不能“钻牛角尖”。

而对于《国歌法》立法后是否会设追溯期,他表明,一般刑事问题倾向不追溯,但事件根源在于是否有人在立法前的“真空期”作出挑战《国歌法》的行为,强调若无人故意挑起事端,则自然不会出现相关争议。

23条立法 最大阻力仍是政治

7.jpg

图:“覆核王”郭卓坚事无大小地提出司法覆核,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资料图片

香港回归20年,但基本法23条立法现时仍未落实。历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及首任华人律政专员的冯华健表示,23条立法无论在2003年还是现在,其最大困难都是政治阻力,但如今已无当年沙士疫情等负面客观环境的影响,兼之主流意见接受立法,相信推动23条立法的阻力会较当年大为减少。

特区政府曾于2003年推动23条立法,但以失败告终。在冯华健看来,当时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法律,而是来自政治。他分析其原因表示,当时的客观环境极为不佳,正遇沙士疫情,香港百业萧条,不仅没人来香港,而且港人到外地亦不受人待见,“情形十分极端,可以说是回归20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在此情况下,反对派借势将23条妖魔化,形容为钳制市民大众言论自由的法例,并大肆渲染。冯华健认为,这正是导致市民出现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该条例针对的只是‘港独’这类极端分裂国家的言行,对一般市民的言论自由并不会造成影响。而且法庭一般都会倾向于尽量保护市民的言论自由。”

冯华健亦指出,当时回归未久,港人对内地的了解还并不深入,也成为市民容易被反对派影响的一大原因。“然而,今时今日的情况很不同,我们不是面对沙士的情况,而且看到内地这十几年高速发展的成就,对内地的印象也完全不同。”冯华健表明,如今再谈23条立法,许多负面客观因素都已不复存在,“我有信心,现在港人对内地的信心和接受程度要远高于02、03年,所以现在对23条的接受程度亦应高于当年。”

立法可遏制“港独”

冯华健认为,现时23条立法的最大阻力依然是政治阻力。不过,他强调,在香港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不可能存在百分之百的人同意某一观点,“有反对声音是很自然的,但主流意见是接受23条立法。”

8.png

对于香港近年出现立法会违法宣誓、校园播“独”等事件,均与分裂国家的“港独”主张不无关系,冯华健认为,之所以出现有关纷争,进而不断发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相关法例明令禁止,“社会上一部分人对‘港独’、‘自决’能否实施还抱有疑问:法律没禁止,是不是就可以做呢?但我们通过立法就可以澄清这些误解。”他强调,香港有责任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而23条立法既维护本港的社会稳定,亦履行了香港的宪制责任。(记者 文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