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长圈粉的妙语金句
- 香港卫视
- 2018/03/08 13:31
-
收藏
-
37.1万
每年全国两会的外长记者会,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3月8日上午,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今年,他又有哪些精彩答问呢?
2018年外交亮点
四大主场活动:
4月 海南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主旋律:改革开放
6月 青岛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主旋律:弘扬“上海精神”
9月 北京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主旋律:“一带一路”
11月 上海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主旋律:市场开放
元首外交
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设计师,习近平亲自擘画和推进元首外交,遍访世界57国,接待110多位外国元首访华,极大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了解,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习近平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也使很多领导人成为好朋友。今年,习近平还将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晤。
一带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没有一家独大,而是各方平等参与;没有暗箱操作,而是坚持公开透明;没有赢者通吃,而是谋求互利共赢。
中国“锐实力”
西方对中国的评判和预测,无非是“中国崩溃论”或“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自己先崩溃了,变成了一个国际笑柄。
“中国威胁论”虽然有了新的翻版,但却更加不得人心。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年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超过70%;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贡献者,是联合国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维和经费出资居世界第二位。事实剩于雄辩,所谓“中国威胁论”可以休矣。
南海形势
南海面临挑战,最主要挑战是一些外部势力对南海风平浪静心有不甘,总想挑动是非,唯恐天下不乱,动辄把全副武装的舰船飞机派到南海炫耀武力,成为影响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干扰因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中国将同东盟国家排除干扰,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探索构建合作机制,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台湾问题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同台湾进行官方往来已成为各国遵循的国际准则之一。解铃还须系铃人,台湾当局应该尽快回到“九二共识”的正确轨道上来,两岸关系才能重新开辟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朝鲜问题
朝韩借冬奥会契机关系迅速解冻,这些变化似乎令有些人困惑,但在情理当中。冬奥会期间,朝鲜没有新的核导实验,美韩也暂停军演,证明中方“双暂停”倡议是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下一部关键是把半岛核问题重新纳入到对话解决的轨道,呼吁各方,尤其是美朝双方尽快接触和对话,沿“双轨并进”思路推进无核化、解决朝鲜合理安全关切。
中美关系
中美可以有竞争,不必做对手,更需当伙伴。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要对两国人民,要对世界各国负责,打贸易战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选择贸易战是抓错了药方,结果只会损人害己。
俄罗斯大选和中俄关系
普京始终得到俄罗斯人民的坚定支持,相信俄罗斯人民会再次做出正确选择。
两国元首友谊和互信是中俄关系发展的根本保障,双方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核心利益相互支持,国际事务密切协作,中俄深化合作没有止境,中俄关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欧关系
全球治理合作已成为中欧关系新的增长点,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年初以来,中法关系展现出生机勃发的“龙马精神”, 中英关系打造“黄金时代”的增强版。虽然中欧之间有分歧,但双方都意识到要多些换位思考,多些开放包容和相互理解。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出现难得的改善势头,只要日方不犹豫、不折腾、不倒退,把“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真正落到实处,相信两国高层往来自然水到渠成。
中非关系
中国与非洲国家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中国始终把非洲国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心上,想非洲之所想,急非洲之所急。一方面将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一方面将“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推动中非合作。
中印关系
中印要龙象共舞,而不是龙象争斗;中印1+1不仅等于2,更等于11。双方最应该避免的是相互猜忌、相互消耗。
中拉关系
中拉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支持,不针对和取代谁,也无意动谁的奶酪。“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句话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前中拉关系的现状,宽广的太平洋正在把中拉双方联接在一起,成为跨越万水千山的合作伙伴。
记者会上,还有人以近日屡破票房记录的《红海行动》、《战狼2》询问领事保护工作,王毅就宣布了三个利民的好消息:一是外交部正在推进领事保护与协助的立法工作,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二是将推出12308的手机APP,提供更便捷的贴身服务;三是大幅下调中国公民办理领事认证的费用,降幅达到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