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委:“三去一降一补”不是国进民退
- 香港卫视
- 2018/03/12 16:17
-
收藏
-
43.8万
3月12日下午,在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就“人大监督工作”答问的记者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表示,“三去一降一补”不是国进民退,也不是要大量消灭或者抑制小微企业的发展。
尹中卿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个别地方执行这个政策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不是普遍现象。为了配合这项专项工作报告,财经委专门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他担任调研组组长,先后去了上海、湖北、重庆、湖南、山东、天津、浙江七个省市进行调研,先后考察了近百家企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尹中卿说,这个调研报告主要提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形态更加多样,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时候一定要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来提升制造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第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研报告提出,当前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过度干预、行政手段过多的问题也很突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一定要采取更加精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一定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该政府干的政府干,不该政府干的事情政府也不能伸手。
第三,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制造业与金融业的关系。这些年中国经济中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发展脱节。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把制造业与金融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金融业和金融市场不断满足制造业发展的资金需要,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不能把一些传统产业一股脑地打成落后产业,也不要一股脑地上马新兴产业,实际上一些传统产业也仍然是支撑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且它主要是通过技术改造、更新,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第五,如何正确处理大中型企业与小微型企业的关系。在中国,大中型企业很多是国有企业,小微企业更多是民营企业,“三去一降一补”不是国进民退,也不是要大量消灭或者抑制小微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内资企业都各有特点、各有优势。
第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最近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区,“笼子”腾出来了,但是“鸟”没引进来。所以,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鼓励企业从沿海向中部、从中部到西部逐步转移。还应当继续加强外资引进工作,中国不能过早地产业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