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高端学术沙龙在深圳大学举行
- 香港卫视
- 2018/12/27 18:30
-
收藏
-
52.6万
12月27日,深圳第十届学术论坛年会(2018)“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高端学术沙龙在深圳大学举行。
12月27日,深圳第十届学术论坛年会(2018)“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高端学术沙龙在深圳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大学新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承办。
沙龙还邀请到北京大学的马晓明教授、深圳大学社科部部长田启波教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云副教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乐小芳副教授、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陈晓丹副研究员、兴业银行南新支行李建强行长、深圳市低碳经济研究会徐朝霞会长、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梁晓博士,深圳市宝安区发改委彭云女士,深圳前海佳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田崇亮先生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大家就围绕“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这一主题,从各自的角度,展开了主题发言与热烈讨论。
沙龙主持人乐小芳副教授介绍,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并以5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始落实顶层设计。因此,围绕“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展开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
深圳大学社科部部长 田启波教授
田启波教授表示,本次沙龙是由一群充满激情与朝气的青年学者们所发起,也希望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量,为绿色金融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本次主题中的“创新”一词十分符合当前时代的需求,他勉励与会学者及学生要大胆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学术思考。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 袁易明教授
袁易明教授则指出,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但要构建完善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尤其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同时,如何将知识与技术转换为产品,并推向市场,也是当前“绿色金融”所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北京大学 马晓明教授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中,马晓明教授,也就中国绿色投资状况及对经济拉动作用的量化分析,同参会者进行了分享。他指出,目前绿色投资对各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仍以间接影响为主,诱发影响占比较低,表明绿色投资的产业波及效应较弱。建议,利用市场化化手段促进绿色发展,完善绿色投资保障树立投资信心,充分利用信贷融资提升融资效率,推动绿色债券发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加大直接投资。
兴业银行南新支行 李建强行长
作为金融行业的代表,李建强行长就分享了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实践,并介绍了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业绿色金融概念,以及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展望。他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的先锋作用,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推动媒体的舆论催化作用,以达到多元共治的目的。
华南师范大学 陈云副教授
陈云副教授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及粤港绿色金融合作探索。她指出,粤港两地可以在绿色金融制度建设、绿色金融组织和平台建设,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展开合作,利用香港的资源和成熟理念,和内地丰富的实践机会,共同推动两地绿色金融的发展。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梁晓博士
梁晓博士则介绍了她在环境资源的投融资方式的研究。该研究显示,我国当前的环境资源建设与管理的投融资方式相对单一,应加大社会资本的加入,同时还可以采取因地适宜的投融资方式。她强调,让环境资源项目“产生”出经济收益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陈晓丹副研究员
最后,陈晓丹副研究员还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绿色金融的发展及定位探讨。她指,湾区内绿色金融发展任务艰巨,应确立分步走的合作战略,建议先在成熟领域对接,取得实质性成效后,逐步统一规范、标准。同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探索发行绿色市政债、准政府性质的绿色债券;绿色和科技的结合推进生态资本化。
本次沙龙的五位演讲者,有来自环境领域的,有来自经济、金融领域的;有来自高校,也有来自企业,有做理论研究的,也有做实践的,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分析。他们视角各有不同,观点都富有启迪,都是围绕本次主题“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对未来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