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不要将政治带入校园
- 香港卫视
- 2019/10/16 14:38
-
收藏
-
43.3万
-
6
香港由反修例引发的示威暴力冲突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这其中出现许多学生的身影,包括罢课、破坏公共设施、袭击警察以及在校园中发生的对持异见者越来越多的霸凌行为。对此,前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近日接受香港卫视记者麦子采访时表示,反对政治走入校园,破坏学校安宁。他指出,如果有个别的老师,将自己个人的政治意见放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而忽略、忘记自己专业的守则,这是不可以接受的。
问答详情如下:
记者:10月8日,香港理工大学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因支持《禁蒙面法》,而被大批戴上口罩或面罩的学生趁他到教室上课时包围并指骂推搡其近5个小时。您如何评论这起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事件?
吴克俭:其实大学的环境,希望是在一个和平、合理、高自由度的场合来做学问,是要教、要学,是一个沟通。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家可以发表自己意见。但是今次,在这个过程之中,有包围老师,有粗言秽语的情况出现,不同的意见是绝对可以接受,但是要和平,要在和谐的气氛之下进行。而不是阻塞整个课堂,令到其他上课的同学不能够上课。斗争式、围绕式的粗言秽语,进行个人攻击的情况,在大学校园里是不应该发生的。
记者:事件发生期间,香港理工大学阻止了接到陈伟强老师报案欲进入校园执法的警察。事发后,学校并没有追究涉事学生责任,而是与陈伟强老师达成了协议,本学期他暂停授课,改为担任教育行政工作。对于香港理工大学这一系列处理方式和表态您怎么看?
吴克俭:我是诧异的。教授正常地讲课而受到阻扰,他被围堵、被骂粗言秽语,学校有一个责任,是要保护讲师的人身安全作为大前提,如果你不报警,你都要保护他人身安全。事后,学校又将他变更职务,我觉得这点真是需要商榷,大学是应该要承担管教的责任,是有效地管教,并公平合理合法地处理,也要和同学反映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最适当?是不是合情合法?如果不是的话,同学都需要作出解释,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而贸然即刻停止老师上课这件事,对大学好吗?那对以后的讲师影响多大?还会不会是在大家期望的一个和平的气氛之下做学问的工作。所以这件事对大学是有深远的影响。事件发生之后,对其他大学来讲可能都有不良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大学要面对这个问题,双方面都要多作讨论,而不是单方面终止这个(教学)安排,而令到讲师,我相信根据报道他觉得是受委屈的。
记者:香港由反修例引发的示威暴力冲突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这其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学生的身影,从罢课到在校园中对持异见者的霸凌再到街头暴力,您怎么看待这些学生的行为?您认为他们是学生还是暴徒?
吴克俭:首先,重要的地方是,教育局和教育界其实都不希望,甚至反对一些政治走入校园,破坏学校安宁。我们强调安全、和平和有秩序的学校环境。中小学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地方,并不是一个政治角力的场所,未成年的学生心智是未成熟的,所以不应该过早参与政治。我承认,无论中小学生,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但是必须是平和、理性,同时也要明白自由,不是绝对无限制。当你的自由表达的时候影响到其他人的自由,这就达不到尊重其他人的权利,也不能够遵守法规或者是规矩,这是我觉得不应该发生的。
公开集会,甚至一些公众地方,是相当复杂多变的环境。我希望学生远离这些混乱、危险的地方,千万不要参与可能违法的活动。如果参与了这些活动,导致有人受伤或者是被捕,甚至被检控,是无人想见到的。家长、老师、校长,乃至其他人都会觉得心痛。受伤对同学的身体和精神是会带来创伤的。而被检控,如果定罪的话,更加影响一生的前途。很多的工作在你犯了法后,是未必能够做的。
校长、老师都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是应该要适当的去引导学生,明辨思维,和建立一个正面的价值观。特别是针对尊重别人,关爱和守法的精神。香港这么多年成功都有赖这样的核心价值,才能够有今日的成果。
除了这一方面之外,家长、老师甚至校长、学校都应该是要以身作则,甚至校友都应该要帮自己的师弟师妹,是要对错误的行为去疏导、辅导和教导。但是,不可以在不分青红皂白就去迁就。因为这样对学生分辨是非是毫无帮助的。教育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根源,所以我觉得是要多做工夫。特别是对一些香港本土都不能够处理的外来因素,例如,社会上一些政治旋风和网络上泛滥的资讯,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的学生。
在这里,我特别要呼吁,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整体,大家都要合力帮助学校去抵御这些校外负面力量的影响。暴力、偏执是不可以解决问题的,只有对话、互谅,才能够缩窄分歧,寻求共识和出路。
我有留意到,有相当多的学生有参与罢课、欺凌等,甚至一些非法游行。而这些情况我特别担心,因为香港有30几万中学生,有30几万小学生,加起来有80多万的学生,他们心智未成熟,正需要我们全力协助他们的成长,培育他们的成长,特别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努力,不要将政治带入校园。
记者:香港政府从10月5日凌晨开始实施《禁蒙面法》,香港教育局曾要求全港中学通报所有戴口罩学生数字,您对这个规定如何看?《禁蒙面法》能够在校园顺利实施吗?困难在哪里?您认为政府目前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阻吓暴徒,还校园安宁?学校又应该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吴克俭:政府是经过深思熟虑,是迫不得已的,是暴力不断扩散和加强的情况之下,需要作出有效的阻止措施。平暴止乱是个大前提,而禁蒙面法在这个阶段,是比较有效的,特别校园里,同学之间的沟通,为什么要蒙面,如果是有需要、有病痛和其他因素,法律都会有一个空间给你作合理解释的。
记者:由于香港不少学生参与到暴力行为中,因此社会上有不少声音对香港教育提出了反思,其中不少意见集中于香港的通识教育,认为大量歪曲、偏见的内容出现在不需审核的教材中流入课堂;还有不少意见集中于老师,认为一些老师将政治带入课堂,煽动鼓惑毫无辨识力的学生;甚至还有意见认为学校在其中不作为或者放任情况的恶化,对于这些意见,您怎么看?您认为香港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吴克俭:通识教育是2000年教育改革在高中里边一个新的课程。它的目的主要是,是令同学能够面对21世纪未来的挑战,是学习“怎样去学习”作为大前提。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科学、环境等部分总结结合,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而它在这个课程里面只是很多科目的一部分。我很难想像,一个通识科就可以解决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
根据报道,有个别的老师被拘捕、被检控。如果有个别的老师,将自己个人的政治意见放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而忽略、忘记自己专业的守则,这是不可以接受的。
另外,就是社会上不是很明白,他们说课本偏颇,其实所有的课本都是要交给教育局检视和审视的。但是有些事控制不了,香港是一个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出版自由的地方,所以有些坊间提供好多印刷品,带出一些很偏颇的资料的时候,如果老师选择了,校长又未过目的话,问题就出在这里。
记者:近日,香港教育局表示将考虑通识教材送审的可行性,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香港政府、香港教育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香港教育出现的这些问题?
吴克俭:现在的政策是,课本一定要经过教育局审核的。但是坊间的一些参考资料,我们以后也要加强关注。如果发现有偏颇、不合事实的资料,我们要严正指出,这需要一个新的程序。至于最后,我相信老师、学校、校长、家长都是重要的持份者,培育年轻人,是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大众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合作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