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可鉴香港应对泥塌之方
- 香港商报
- 2015/12/22 08:36
-
收藏
-
15.1万
其实,回顾香港历史,也有不少山体滑坡惨剧,但之后官方吸取教训,加强了对人工堆填的斜坡的规管之后,类似事故就很少发生了。
1972年6月18日发生的山体滑坡灾难,香港人称为“618雨灾”,当天,在香港九龙观塘区秀茂坪翠屏道木屋区及香港岛半山区宝珊道旭和大厦先后发生惨剧,共造成138人丧生。秀茂坪第二次山体滑坡发生在1976年8月25日,造成18人遇难,3121名香港居民受灾。
这两次惨剧促成港府于1977年成立“土力工程处”(2004年7月1日,与拓展署合并成为土木工程拓展署),管制斜坡设计、建造和维修。这个部门建立后,香港大大小小的人工斜坡都纳入了政府的规管,如今,一套非常完善的香港斜坡安全系统已经建立并运作了起来。据悉,香港的每个斜坡都有自己的编号,时任香港工务局局长李承仕(现香港建造业议会主席)曾经解释说,香港装设斜坡号码牌是香港政府在持续改善香港斜坡安全努力的一部分。
除了斜坡安全系统中的七项工作,港府目前还在加强流动勘测和斜坡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利用“量化风险评估”技术来计算和管理山体滑坡的风险等等。
另外,本港发展局20日于脸书谈及香港山泥倾泻历史及惨剧,强调会继续推展斜坡安全工作,保障公众安全。发展局又说,在目前“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下,土木工程拓展署承诺每年巩固150个政府人造斜坡、为100个私人人造斜坡进行安全筛选研究,以及为30幅天然山坡进行风险缓减工程。
泥土倾倒要远离民居
就深圳此次事故,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黄泽恩表示,在有监管的地方,泥土倾倒一定要远离民居。今次事件中,现场有很多4至5层高楼宇,泥土则堆至数层楼高,而由于楼层少的楼宇通常较少桩柱等,故“上千吨压力,楼顶唔顺”。
他又说,必须有制度规管泥土倾倒地方以策安全,举例指若泥土置于离民居1公里外地方便算安全,100米内则未必安全;除距离外,泥土堆多高、斜度多少以及有否疏水设施等,都会影响安全,“一定要有制度规管位置、高度、斜道同设计”。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