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绵阳多项非遗邀市民云上观光
- 香港卫视
- 2021/02/24 10:42
-
收藏
-
31.7万
根据文旅部非遗司、文旅厅“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统一安排部署,为使广大市民群众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能感受春节、元宵节等民俗节日的喜庆氛围,四川省绵阳市非遗中心充分发挥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期间的独特优势,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跳曹盖
“跳曹盖”是该市平武县境内聚居的白马藏人的一种古老的祈福驱邪祭祀活动,是祭祀山神的重大庆典,涉及所有白马民族村寨,具有强烈的民族与地方特色。
“曹盖”(音译)是一种面具,原木雕刻成,重量不等,正常约在一二十斤左右,原色黝黑,獠牙鼓眼,面目狰狞,分男女像。男像满脸横肉暴绽,一对圆圆的眼球凸起,像传统雕塑中的龙眼。女曹盖像肌肤略显柔和,鼓一对凤眼,头发是一卷盘缠不清的长蛇,让人生畏。
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以“跳曹盖”的方式来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文昌洞经古乐
文昌洞经古乐(即洞经音乐)起源于南宋乾道年间梓潼七曲山大庙,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又称“檀炽钧音”。
文昌洞经古乐是由文昌信仰而产生的重要历史产物。它将宗教音乐、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民族音乐熔于一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它宣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以匡正德行、纯洁世风。无论是表现欢迎还是悲伤,发愿还是劝告、谴责还是赞颂、祈愿还是庆祝,文昌洞经古乐都具有一种高洁、雅致、淳朴、敦厚的格调,充满教化的力量,引人向善的激情。
文昌洞经古乐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被称为“音乐活化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
2008年5月,文昌洞经古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羌茶手工制作技艺于2015年被列入绵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羌茶手工制作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被列入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名录。
羌茶手工制作技艺
羌茶制作是羌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技艺,自古以来羌人采摘山中的茶叶,利用做饭的设施和农具,在家炒制茶叶。北川手工制茶原料主要来源于生长在北川海拔1000米左右自然生长的苔子茶老茶树,所有的茶叶均采用清明前的茶叶,茶叶一经采摘,制作工序萎凋、杀青、摊晾、压条、烘焙、理条、提香等过程全部以纯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其茶味道纯正,香气浓郁,经久耐泡,深受茶道爱好者喜爱,亦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羌茶手工制作技艺于2015年被列入绵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羌茶手工制作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被列入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名录。
潼川豆豉酿制技艺
豆豉酿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即已出现了有关豆豉制作的记载。豆豉是一种健康食品,具有降血脂、抗衰老、防癌症、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深受人们欢迎。它以优质黑豆为主要原料,五香、八角和其他中药、香料为辅料,经过发酵、蒸煮、洗霉、增香、脱水等工艺制作而成。豆豉可分毛霉型、米曲霉型和细菌型三种类型,其中以毛霉型为最佳。
潼川豆豉是四川省三台县最具盛名的地方特产,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三台县志》记载:清代康熙九年(1670),邱氏家族从江西迁徙到潼川府(今三台县)定居。邱家人采用毛霉制曲生产工艺酿造色鲜味美的豆豉,并根据三台的气候和水质状况不断改进技术,使豆豉酿制技艺具有独特的风格,产品愈加鲜美。因为这种豆豉出产于潼川,故称“潼川豆豉”。康熙十七年(1678),潼川知府以此作为贡品,使得潼川豆豉名噪京都。潼川豆豉营养价值高,能促进造血机能,且易于为人体所吸收,是天然的营养保健品。
中坝口蘑酱油酿造工艺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久,川菜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有“川菜八珍”之称的调味品中坝口蘑酱油,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灿烂的历史文化背景,已经被列入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中坝口蘑酱油”天然发酵酿造工艺,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御用酱油传统配方,精选东北非转基因脱脂大豆、产自张家口以北塞外野生的口蘑为主要原料,经180天日晒夜露,天然发酵,经多道传统发酵酿造工艺精制而成。
红酥
红酥民间俗称“干盘子”,相传起源于唐代,是绵阳市安州地区特色名小食之一。2008年红酥被列入绵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李氏万兴”满口香红酥被评为“中华特色名小吃”、“绵阳市知名商标”等称号。
随着求实创新,红酥在保持原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以鲜猪肉作原料,把肉切成细丝,加入适量的葱、姜、花椒、盐等香辛料,再加入精芡粉、蛋汁等搅拌成干糊状,揉成团,然后下油锅炸制成黄红相间的片状,冷却后即可包装或装盘食用,吃起来酥脆可口,吃后不留残渣,不含任何添加剂,老少皆宜,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是居家、餐饮、馈赠亲朋之佳品。
杜氏皮蛋腌制技艺
皮蛋又称松花蛋、变蛋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风味食品。据《三国志》和民国《三台县志》记载,三台县五层山一带自古有腌制皮蛋的传统,而杜氏皮蛋腌制技艺确为蜀中先辈以家族传承形式代代流传至今。
杜氏皮蛋从生态养殖、选蛋、选材、配料、包制、腌制、敞晾、检验到包装,每一枚皮蛋都是严格依照祖传配方,使用手工熬料,手工包制、晾晒等流程制作,形成了了与众不同的风味特色。其色泽晶莹剔透,内含松花;蛋黄部分透着自然的红色,整个皮蛋极具食欲。入口香软嫩滑,有弹性,没有明显的碱味、氨水味、鸭蛋的腥味,且有浓郁的五香味,食用数分钟后,依然满口余香,回味无穷。
杜氏皮蛋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远近闻名,深受大众喜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得到了线上线下市场的认可,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2015年,被列入绵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香港卫视绵阳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