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关于深圳河南岸新界北发展,昨天香港立法会上定调了!

  • 香港卫视
  • 2021/05/14 10:28
分享到:
  • 收藏
  • 44.4万

据香港商报5月14日报道,有关香港在深圳河南岸新界北的未来发展近来牵动两地人心。香港立法会大会13日通过“以口岸经济带动新界北发展”的无约束力议案,要求政府加快规划及发展新界北,亦希望当局建立专责部门。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表示,新界北是《香港2030+》发展蓝图中其中一个策略增长区,可以满足本港长远的经济及房屋发展。


 1.jpg 


不过,黄伟纶指,因财政上面对挑战,当局暂时没打算就此新增专责部门。但他认同谈香港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内地的情况,要善用新界北位处口岸经济带的优势,充分考虑区域性发展,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亦会特别探讨如何与深圳在科研、科技发展上发挥协同作用。


据悉,政府5月3日向立法会申请了约10亿港元拨款,就新界北发展作勘查研究和详细设计,其中包括在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打造320公顷的“卫星城市”,为港人提供约3.1万个住宅单位,容纳约8.4万名居民,创造6.4万个就业机会,最快2032年就可以有居民迁入。

 

议员叹长期搁置蹉跎岁月

 

提出议案的民建联议员刘国勋表示,新界北与深圳接壤,设有多个出入境管制站。他提到与该处一河之隔的福田及罗湖,近年的发展都十分迅速,相反新界北的发展却长期被搁置,仅停留在研究阶段。


 2.jpg

民建联议员刘国勋

 

他慨叹当局蹉跎岁月,并建议成立一个专责部门,以处理新界北发展计划。他亦希望当局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以协助新界北地区转型。


 3.jpg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

 

黄伟纶指出,新界北是《香港2030+》发展蓝图中其中一个策略增长区,发展范围超过1400公顷,涵盖多幅高密度发展用地,当中包括棕地、农地,可以满足本港长远的经济及房屋发展。当局目前对此已有机制,内外都会推动相关发展。不过,他直言政府暂时没有打算新增专责部门,以处理新界北发展。他解释道,政府的财政正在面对挑战,对上述做法难以承担。

 

要站在国家大局角度思考

 

议员都希望当局可以尽快发展新界北。工联会麦美娟指出,新界北的相关研究,7年花了10亿元,直言此等“速度”不能接受。她说,明白有很多以前订立的城规条例、公众咨询要求等做法,但现在是新时代,质问“是否仍要跟着这些规矩走”。


黄伟纶回应道,城规会本身不是“橡皮图章”,城规会不是每次都通过行政机关的建议。他提及在有些项目中,当城规会听取实际情况、考虑当地居民意见后,之后政府提案亦会有修改。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谢伟铨说,香港必须将发展重心向北移、向西移,以推动口岸经济,这样才可更好地把握深圳、珠海,以至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发展带来的庞大机遇。他希望特区政府要加强与深圳、广东及中央相关部委的沟通,要站在国家大局的角度思考,配合内地规划及发展,做好机制对接等。

 

探讨与深圳科研发挥协同

 

黄伟纶总结时表示,如何善用新界北位处口岸经济带,能够便利来往深圳及广东地区的地理及交通上的优势,以充分把握内地发展机会,是当局规划相关发展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当局会充分考虑区域性发展,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后者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我们会特别探讨如何与深圳的科研与科技发展发挥协同作用,这亦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策略下,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方针。”


此外,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苏伟文表示,政府会完善港深陆路口岸建设,长远而言会密切留意因应大湾区发展的长远跨境运输需求,探讨新的跨境基建项目的需要及效益。

 

北部卫星城规划浮出水面

 

根据香港发展局、规划署等部门此前向立法会提出的文件,早前申请的共10.02亿港元拨款,分两个阶段使用。


其中,7.94亿港元用于新界北第一阶段发展——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的勘查研究和详细设计。


 4.jpg 


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项目总面积涉及320公顷,包括逾80公顷宗地,当中约有一半为私人土地,可支援住宅发展项目,提供约3.1万个单位,容纳约8.4万名居民。同时,项目可作经济和就业的用途,包括创新及科技、商业及零售、餐饮、娱乐用途等,从中创造约6.4万个就业机会。


有关部门还指出,于2020年6月启动深圳重建的皇岗口岸,未来将实施“一地两检”,以此释放落马洲边境20公顷土地,纳入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研究。规划和勘查工作会于52个月内完成,当中两年内公布建议发展大纲图,目标是2032年有首批居民入住。


另外,所申请的剩余2.08亿元拨款,将聚焦“新界北新市镇”及“文锦渡物流走廊”的规划及工程研究,位置邻近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3个边境管制站。预计于下半年展开,为期36个月,在1,140公顷的研究范围内,开拓新市镇容纳逾20万人口居住,并提供约13.4万个职位。


由此,涉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新界北新市镇和文锦渡物流走廊的总面积接近1,500公顷。此外,发展局指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建议在边境地区发展“北部经济带”,作科研、现代物流、仓储及新兴的行业,正是为了把握区域发展带来的庞大机遇。


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及建议中的新界北策略增长区都位处这条经济带上。

 

“特区中的特区”有望落地

 

《紫荆》杂志早前发表的一篇研究院文章《规划建设香港滨河新城,打造全球最高稀有开放度的经济增长极》中提到:在香港新界的深圳河一带边境成立“特区中的特区”,以试行政策改革,特别是可以实施与瑞士同样的8.5%全球最低税率。


此外,在政策方面,有关设想也提到,卫星城可实行更便利两地来往和开放的举措,譬如可设定一个“特区中的特区”,深圳人、内地人经过口岸(皇岗口岸、福田口岸、罗湖口岸等),从深圳河北岸进入深圳河南岸,抵达“特区中的特区”,视为从深圳出境,但是不算正式进入香港市区。同样,香港人进出“特区中的特区”,视为不出境。


不过,无论怎么样计划,鉴于卫星城优越的地理位置,未来料将前景可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