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揭开香港人口减少的真相

  • 香港卫视
  • 2021/08/25 11:00
分享到:
  • 收藏
  • 58.4万

据香港《信报》报道,近期有关“移民潮”的讨论甚嚣尘上,适逢香港特区统计处最新公布人口数据,2021年中香港人口减少87100人,跌幅为1.2%,坊间难免将两者连在一起,继而画上等号。可是,细察各项人口资料,人口减少其实另有真相。


 2.jpg 


“移民潮”是个确切存在的事实,相信各位身边不少亲友皆已移民离港。问题是,“移民潮”究竟有多厉害,是否数以万计港人经已离开?


统计处的数据公布,为人们解开疑惑。但有一点必须厘清,解读数据时不宜跌进先入为主的迷思。


毫无疑问,大家在解读人口数据时,多少恐有“移民潮是严重的”的主观前提,然后才借助客观数据去印证自己想法。不必讳言,这是一个思考陷阱。


首先要弄清楚的,乃所谓人口减少是净减少,即是结合了出生数据与死亡数据,以及居民移出与移入之后的和。所以,若然简单将减少情况,理解为全是港人移民,实在大错特错。


 3.jpg 


流动人口降,才是元凶

 

再深入看,人口计算亦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


前者包括了在统计时点前后半年在港居住逾3个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在统计时点身在香港的非永久性居民。


至于后者,则只涵盖香港永久性居民,他们于统计时点前后半年内,在港时间仅仅介乎1至3个月。旅客并不计算在内。


如果是移民离开,究竟会导致常住人口抑或流动人口下跌?答案非常吊诡兼复杂。


假设统计时点订于6月30日,有人趁BNO“5+1”模式1月31日生效当日立即离开,又或早于这个时间点已经离开,则他们分别会从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数字里消失,视乎他们过去半年在港时间是否达到一个月。


反之,如果迟至2月尾才动身移民,基于过去半年里他们有两个月在港,但又不多于3个月,就会导致常住人口减少、流动人口增加。


至于迟至5月尾才移民离港,目前仍会被计算入常住人口里,理由是他们在港时间长达5个月,而同时又不会左右到流动人口数字。


查最新年中数据,香港常住人口从2020年末的734.26万人,减至733.05万人,即减少1.21万人,至于流动人口则从8.57万人,减至6.42万人,即减少2.15万人。


这就奇怪了,因为上述谈到的三种移民情况,并无一种指向流动人口减幅比常住人口多。如果在较早之前移民走的,人口减少应反映在常住人口;而在近半年内移民走的,更只会令流动人口增加又或不变,真正影响须待日后统计滞后反映。


那么,为何跌的主要是流动人口?


事实上,倘把目光放远一点,香港流动人口下跌早非今日之事,其跌幅不单远较常住人口严重,且是近来推低人口的最主要元凶。


查2010至2018年,香港的流动人口数字一直平稳,皆徘徊于21万至23万之间。


十年多来数前缀度失守20万的,乃发生在2019年中,即修例风波、社会动荡前夕;到2019年末,流动人口更锐减至15.5万,这是过去鲜见的。


及后疫情袭来,流动人口进一步下泻,2020年中且跌穿10万,最新2021年中只剩6.42万人。


什么原因推低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除了受移民影响,观其统计定义,无疑更多反映了港人回港短暂居住的状况──按照统计时点前后半年在港短居一至三个月的定义,一直以来流动人口所代表的,主要应为“内地、香港两边走”的、在海外有“两头住家”的、又或趁暑假回港的留学生之类。


受累疫情,全球跨境人流大减,因此过往的流动人口也不再流动,导致疫下回港短居的港人锐跌──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原因。


不难预料,假以时日,当各地恢复通关,流动人口重临香港,届时香港流动人口的数字,便很可能从今日的6.42万大幅反弹至昔日正常的20多万水平。


那时候,就不要错误解读为“移民潮”出现“回流潮”!相关“回流潮”可能只是短暂回港而非长期回港呢!


 4.jpg 


单程证减,出生率跌

 

接下来谈移入数字。移入人口中,除海外居民来港外,单程证乃最主要的构成。


每日内地有150个来港单程证名额,即一年最多涉近5.5万人;不过,相关名额并非年年用尽,2018年和2019年便分别仅约4万人以此途径来港。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相关人数更跌至1万余人。何以故?当然又是疫情影响,不少人因此暂停或押后了来港计划。


人口计算是可浮动的,每年有数万名新移民来港,无疑纾缓了香港人口老化、以至自然人口持续减少的问题;现在新移民减少来港,理所当然会推低整体人口了。


其中,单程证属于香港非永久性居民,但他们只要在统计时点在港,即使未成为永久性居民,亦会被纳入到常住人口的计算里。


也就是说,香港常住人口最近结束长时间的升势,在2020年末和2021年中连续两次录得下跌,最新按年减少6.11万人,期内单程证人数在疫下较前减约3万人,已足解释常住人口下跌的一半跌幅。


香港人口老化问题的一体两面,除基于死亡数字增,也基于出生人数减。统计处最新资料指出,过去一年间香港共有5.04万人死亡,出生数字则为3.85万,这又解释了香港人口减少1.18万人。


香港直接因染疫死亡的总人数为212人,即疫情并未显着推高死亡数字;遗憾地,随着人口老化,香港死亡人数连年增加,2018年数字为4.74万,2019年为4.89万,2020年为4.98万。


相对而言,香港出生率却连年下跌,每千名女性计算的活产婴儿数目,2018年为32.2名,2019年为31.9名,2020年更降至26.4名。倘没单程证因素,香港人口一早自然下跌。


出生率下跌当然又是疫情所累,人们的生育计划因而变得审慎;这现象并非香港独有,而是举世皆然。


统计处数据显示,近4年在港出生婴儿数目都维持在5万以上,但过去一年却只得3.85万,而2020年全年亦按年大减18.6%至4.3万,足以看到疫情影响。


事实上,经济前景从来是左右出生率的最大主因,尤其避孕方法日益昌明普及。美国去年出生率跌幅较往时多逾两倍,而法国同期出生率更创出二战以来新低。


有外媒因而在“Baby Bloomer(战后婴儿)”的基础上创出新词“Baby Burst”,联合国较早前还特别开会讨论疫下出生大减问题。


出生人数减少,对香港人口特别是常住人口而言,又解释了个中的万多跌幅。


 5.jpg 


外佣外派离港、难来港

 

还有一些相对微细的因素,过往一度被炒大,但今日大家都忘记了。其中之一是外佣来港受阻。


因疫情关系,一方面不少外佣回乡后难以返港,直至本月港府才放宽限制,容许在港打齐针的外佣重新来港,但就未承认其他地方的接种纪录(担心纪录不可信)。


亦由于此,不少外佣即使获本地雇主聘用,也因检疫限制未能来港工作。有外佣团体曾估计,单计4月和6月起禁止菲佣和印佣入境,已造成约5000名外佣滞留当地,事件一度引起社会热议,不少急欲家佣帮忙的家庭皆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外佣是香港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在统计时点内常住人口的非永久性居民,占了大概40万人;这批人口来源大却无法如常来港,肯定又干预了人口的计算。


外佣以外,其他外派人员,不论来自海外抑或来自内地,都被疫情打断了来港计划,又或令他们不得不回乡探望久别的亲人。


相信各位身边除了多了港人移民,料也多了毅然返国的非本地居民,特别是今场疫情持之日月,愈来愈多派驻人员均开始离港。


与移民外地的港人略有不同,港人回流的可能性或许较高,相关外派人员则恐一去不返,不少乃是卖房弃租举家离开;这对于香港人才流失,恐怕同值关注。


一如文首强调,香港无可争辩地出现“移民潮”,但统计处最新数据并未反映最新移民状况,不宜错误地将人口减少之数直接等同移民离港之数。


当中,部分微观范畴的移民情况可能较烈,好像医管局近日便大喊救命,表示移民潮加剧了医护人手短缺之窘。


整体宏观来说,在这边解释了人口减少几万、那边又解释了人口减少数万,七除八扣下,移民离港的人数未必如一般所想的多。


 6.jpg 


提取MPF数据不能作准

 

还有一组数据需要厘清。积金局容许市民以“永久离开香港”为由提前提取强积金权益(MPF)。


刚巧在统计处公布人口减少当天,积金局发布的年报显示,以相关理由提走MFP的金额按年大增27%,因而引来这曲线引证“移民潮”明显加剧之谓。


要明白,强积金的提取金额既与提取人数有关,亦跟当时投资市况挂钩。


今年上半年港股表现绝佳,由年初低位约27000点,一度攀至2月逾31000点的高位,直到7月中显着下滑前都维持在28000点以上。


相较去年全年的高低波幅,仅介乎于22500点至29000点左右,并且绝大部分时间低于25000点;换言之,如果提前提取强积金的时间,集中在今年上半年的话,提取金额自然会水涨船高。


其实,非但以“永久离开香港”为由的提取金额增加了,“退休”和“提早退休”名义下的数字亦分别增加18%和39%,就连“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罹患末期疾病”的金额也增27%和14%;难不成,对此又要解读为香港的伤健人士按年大增了?


单单抽出“永久离开香港”来解读,而不去比较兼完全无视市况影响及其他数字参考,无疑是断章取义、混淆视听。


当然,积金局3月10日发表声明,基于港府不承认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和身份证明,故局方也不再承认以此作为提早提取强积金权益的证据,这肯定会令相关提取金额不寻常地压低。


无论如何,继续以此数字来间接观察移民数据,到底有欠准确兼而不合时宜。


说到底,了解移民状况的最佳办法,乃由统计处正正式式作出调查,只不过官方一直未有数据提供,以致坊间只能“连估带猜”。


“连估带猜”难免容易出错,出错或属非战之罪,但似今次坊间错得如此离谱,完全混淆人口统计的种种细节,则多少是泛政治化下,不自觉误戴甚或自欺欺人地戴上有色眼镜,以致真相惨被埋没的不良结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