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客观引导青春期少年走出抑郁困境
- 香港卫视
- 2021/11/19 10:22
-
收藏
-
213.6万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心理病症,青少年抑郁现象应广泛引起家长的重视,精神科专家提醒,若青少年抑郁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根据2021年权威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全球患者超过3.5亿,中国就有高达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其中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面对触目惊心的数据,记者对几位12-18周岁的青少年,部分家长以及心理学专家进行了采访。
记者就“你如何看待青春期抑郁症?”这个问题分别采访了三位同学。
15岁的王同学告诉记者,学校把时间安排太紧凑,根本喘不过气来,频繁考试,担心成绩,父母给的压力,似乎父母不会教育,让我感觉生活在阴影下,从而导致我们产生负面情绪,越活越不开心。
18岁的胥同学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少数或者矫情的事情,社会上多数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有抑郁症,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多数人认为的因为早恋、游戏等引起,父母应该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进行反思,而不是一味责备,保持与孩子多沟通,积极配合医院治疗。
当记者采访到15岁的吴同学时,她腼腆一笑,她说非常感激自己嫂子,最初嫂子发现了她不太对劲的情绪后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但却没有被父母重视,他们认为这就是“青春期”,过了就好了。在嫂子的坚持下,父母开始了解“抑郁症”,也重视起来。现在,在爸爸的鼓励、妈妈的陪伴和家人的理解下,自己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抑郁症。吴同学充满自信的笑着说,抑郁症就是一个心灵感冒,一定会好的!她计划未来做一个小小的短片,把自己治愈“心灵感冒”的过程记录下来,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心灵感冒者”找到那一束指引的光。
同样的问题,家长们也给出了各自对“青春期抑郁症”的认知。
文女士说,那是成天太无聊,闲出来的病。
吴女士谈到这个问题时,眼圈红了,她说自己很自责,刚开始的时候对这个不了解,也产生了误区。作为妈妈,当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郁症,心里很内疚没有给她心的方面的关爱,现在,她愿意用一切去换回孩子的快乐,也会用温暖和理解陪着孩子走出抑郁。
李先生说,可能好多人都有过,只是程度不一样吧。我认为是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顺心的事情,导致情感找不到发泄的渠道,再加上父母不理解从而产生抑郁,我觉得这主要是情感方面,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王女士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给人很温暖的感觉,她告诉记者:很多家长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过矫情,为逃避学习找借口,这是青春期的叛逆。我想说,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抑郁症是疾病,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愈。绝大多数父母会忽略孩子的抑郁症初期症状表现,比如说对抗父母的意见、情绪变化,对学校表现出抗拒,这些或许就是孩子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希望所有的父母能更在意青春期少年的思想变化并且多加引导,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压力,而青少年抑郁症最容易出现在初、高中,正值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困扰等等问题,都是常见诱因,但却极其容易被当成叛逆。
面对这一问题,记者还采访了心理咨询专家杜医生,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以及老师的偏向,会让一些青春期孩子有抑郁倾向,如不能正确引导会造成这方面加重。其次,再从家长角度来看,当遇到孩子不听话时,父母都会从对“你们”好的方向帮孩子做一些抉择,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少走偏路,给他们良好的生活,创建好的平台。事实上,这样做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也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形成恶性循环,更加重了抑郁倾向,从而孩子不与父母交流沟通,高兴时说几句,不高兴时就不理睬。面对这些出现的状况,希望父母、学校老师能认真客观引导青春期学生走出这个困境。(吴凤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