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李应生:建议提升香港成为国际中药材贸易中心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 香港卫视
  • 2022/03/10 11:05
分享到:
  • 收藏
  • 38.6万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应生在两会期间建议,中药材品种繁多,功效各异,遍布我国多个省份,并因应各地环境产出不同类型的品种,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实乃是老祖宗留存给我们的智慧及瑰宝。随着时代进步,在追求科学理念,人类健康的大环境下,人民对于中药材的安全及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定必须要订立一套令国际间信任之货物来源认证系统及完善监管制度,从而有效地推广中药材走向世界舞台,弘扬中医药。


 1.jpg 


每年国内药材出产省份均有来香港举办招商会或对接会,但未能达致国际交易之目的。香港现在拥有优良条件推广中药材贸易发展平台,包括一套符合国际认可之“香港中药材标准”,一个筹组多年之优质药材认证计划,一所高水平之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可配合香港成为国际中药材贸易中心的地位,提升至国家发展规划层面,全面地推动中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李应生建议,第一,基于上述各种优势条件,并助力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把香港提升为国际中药材贸易中心,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方案。第二,支持香港设立数码化交易平台,开拓中药材贸易新途径,作为中药材的重要国际贸易窗口。第三,促进两地在中药材质量追溯讯息互通,于生产、经营、应用等环节,保证中药材质量及安全。第四,有关部门加强把关出口药材必须符合“国标”或“香港中药材标准”条件(包括农副产品)。

 

李应生:建议港府中药检测中心参与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标准研究工作

 

李应生表示,中医药是我国的数千年传统文化,在治病防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近年新冠病毒入侵的情况下,高层次地提升了中国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受到国际社会认识和肯定。


李应生表示,为配合整体的中医药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十分重视本港中药材标准的规范性,在香港设有中医药规管条例,并在2015年起筹划一所由卫生署管理的中药检测中心,命名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下称“检测中心” ),专责中药检测科研,为中药安全、品质及检测方法建立国际认可的参考标准。“检测中心”拥有各项高科技的检测仪器,设立了制定中药标准所需的实验室,并配备了用于标准制订的仪器设备,同时亦设有中药标本馆,提供实物标本供对比鉴别和研究,“检测中心”的专业科研人员已开发了一系列关于制定中药标准的鉴定和分析技术。


此外,香港卫生署在2002年开始推行“香港中药材标准”(下称“港标” )计划,为香港常见的中药材分阶段建立标准,以确保中药材的用药安全和品质,并成立国际专家委员会负责协助制定“港标”的内容、选定研究品种、审核及认可科研成果。截至目前,“港标”已为330种常见中药材订立参考标准,供有需要人士作参考依据。香港地处岭南,因此岭南中药材多为香港常见的中药材,岭南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因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岭南中药材,不仅包括本地盛产的热带与亚热带中药材,同时还包括传统上从南洋进口到中国的中药材,香港也是岭南中药材的一个重要集散地。 


李应生建议,第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可以让香港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参与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标准研究工作。香港的“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具有制定标准相关的科研和技术能力,熟悉中药标准中涉及的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配备了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论在实验设施、专业科研人员,还是在相应技术支援上,均已具备开展制定中药材标准所需的工作条件,能够尽快融入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标准研究工作,协助国家加快制定中药标准,并可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在中药标准研究方面的合作,配合国家大政策,维护我国十四亿人口的健康。


第二,建议扩大《中国药典》收载岭南中药材品种范围,在《中国药典》第四部收载的“成方制剂中本版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和饮片”名单中,包括了很多的岭南药材,如一点红、了哥王、千斤拔、广东土牛膝、广东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等等,如加强制定上述这些岭南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不单有助于保障临床用药和人民健康需求,亦可以丰富《中药药典》的药材范围。香港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有丰富经验制定岭南中药材标准,上述的岭南药材,如了哥王、广东土牛膝、广东王不留行、白花蛇草等都已经被《香港中药材标准》收载了,香港在制定岭南中药材标准方面具有地域优势和工作基础,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国家药典委员会的带领下,香港“政府检测中心”科研人员可以与国家提供岭南药材的研究资料,两方合作无间,可进一步丰富《中国药典》收载岭南中药材的品种,提升《中药药典》在国际间的地位。


 2.jpg 


李应生:建议建立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发展协调机制

 

李应生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并于 2020 年汇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明确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地等五个高地建设,聚焦建设健康湾区。


李应生表示,高地方案令港澳地区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充满希望,包括促进中医药人员、产品、标准、资金等在湾区流动与联通,以及简化港澳已上市的传统外用 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等措施,确实为大湾区中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大湾区涉及三地政府、11 个区域城市,如由中央牵头建立恒常大湾 区中医药发展协调机制,定能更顺利地执行及推动相关发展良策、保证各 方运作畅顺,机制并可订下长远规划蓝图路线,有利各方统一发展步伐和方向。


李应生建议,第一,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建立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协调机制,每年订立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并每年检讨工作进展,包括医师培训、人员交流、 产品注册、药物科研、宣传推广、传承推动、资讯互通等等,以推动港澳 地区加大力度落实做好相关工作,融入国家大政策下之大湾区中医药整体发展。


第二,当遇到重大问题发生,例如爆发新冠肺炎等传染疾病时,由上述协调 基制负责即时调动三地中医药资源,组织大湾区中医药抗疫应变中心,统筹湾区内中医药人员、药品物资配送等工作,有系统地进行相关应对,有效地运用资源,定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