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专业界别女性对大湾区期望”调查结果出炉
- 香港卫视
- 2022/08/15 18:34
-
收藏
-
57.4万
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由全国妇联以及各省级、副省级、地级市妇联的港区执委和特邀代表共同组成,自2009年2月成立以来,本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宗旨,在香港关心妇女儿童的福祉与发展,发挥爱国爱港的作用。在本届香港选举委员会选举中,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有87位成员荣膺包括全国性团体等不同界别选委,对全面贯彻“一国两制”和推动香港安定繁荣有重大的责任。
“香港专业界别妇女对大湾区的期望”问卷调查由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委托专业研究机构进行。自2022年1月18日至2月8日向属于或即将进入以下七个专业界别(工程界、法律界、社福界、建测规园界、教育界、会计界、医卫界)的20岁或以上香港女性进行访问,希望了解其前往大湾区内地九市发展专业或居住的意向,探讨相关考虑因素的受重视程度,以及对相关支援服务的意见。是次调查共收到246份回应,包括215份以电脑辅助电话调查回应及31份网上问卷回应。
调查显示,有18.3%受访专业界别女性表示“会”考虑前往大湾区内地九市发展自己的专业,表示“不会”的占58.1%,而表示“未决定”的占18.7%。表示“会”和“未决定”的具有统计的意义,她们占37%。不同背景专业界别女性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专业的意欲没有显著差异,但法律界和会计界专业女性意愿较高;而工程界、医卫界意愿较低;教育界和社福界则对各种发展条件最为关注,对相关资讯和培训的需求也最大。50岁以上专业女性意愿较高,39岁以下女性意愿颇低。失婚或丧偶的妇女意愿也较高。
问卷列出的关涉专业发展五个考虑因素,包括:专业发展的前景;薪酬福利与税制;整体工作环境;内地法律对专业的规管与专业资格的衔接;内地的专业标准与专业知识;各专业界别女性皆相当重视。前四项重视程度在8分或以上。以“专业发展的前景”最受关注,评分最高(8.42分)。其次的是“薪酬福利与税制”评分为(8.27分),其余依次为“内地法律对专业的规管与专业资格的衔接”评分为(8.02分)、“整体工作环境”评分为(8.00分)。相对较不在意的是“内地的专业标准与专业知识”评分为(7.78分)。
关于长远会否考虑前往大湾区九市居住的问题,近两成(18.7%)的专业界别女性“会”;表示“未决定”的占近两成半(23.6%);表示“不会”有约五成半(55.3%)。统计所得,前去居住的意愿比前去发展专业的意愿略高。连同未决定的,共高出5%。受访女性年纪愈大,相关意欲愈高。表示“会”及“未决定”前往居住的专业女性皆相当重视五个居住的考虑因素。“城市的环境”为8.48分;“社会福利保障”为8.11分;“如何联系及照顾在港亲人”为7.70分;“家人能否适应”为7.60分;“租金或楼价”较不受关注,只有7.18分。当中“城市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考虑项目。
当问及到大湾区发展专业或居住的资讯是否足够时,54%受访专业界别女性表示“不足够”;表示“足够”的只占11.4%。43.1%希望其所属专业的学会、公会、行业代表提供资讯;逾四成(41.9%)表示希望其所属专业的学会、公会、行业代表提供培训课程。教育界和社福界的需求特别高。
建议香港的学会、公会、行业代表多为会员提供发展专业的资讯,并与内地对口的专业学会沟通合作,建立人才互认的标准和渠道,并为会员举办专业知识培训课程。教育界和社福界的专业联会及行业代表请特别留意业内对此的需求。业界也冀望能融入内地专业组织。如果内地的专业、行业机构可考虑接纳香港的专业人士加入为特邀会员,将大有助于鼓励香港专业人士参与内地专业组织安排的活动和培训。
对于往来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通及口岸通勤效率,50.%专业界别女性希望加快。建议建议特区政府致力进行有助于两地互连互通的交通基建,便利通关程序,加强与粤港澳政府之间的合作,以畅通粤港澳交往交流。建议打通香港三条铁路直通深圳:罗湖线直通深圳罗湖站;落马洲线直通深圳福田站;屯马线直通深圳南山站。再加上高铁。共四条铁路线,实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特区政府的角色不容忽视。创新科技局已经开始与广州南沙政府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共享资讯。建议创新科技局及特区政府驻内地经贸办事处加大力度,仿效“南沙模式”联络九个内地城市与各专业组织,把“专业资格服务平台”提升为一个综合性的“大湾区专业资料库”,为专业服务落地提供更全面的资讯。同时在起居生活方面,也建立每城市的专属平台,为生活起居提供可信资讯及直接联络当地政府部门的有效渠道。最重要的是,请特区政府采取主动,作为主导积极向专业团体及人士提供各种贴地而实用的国家专业行业发展相关资讯情况,助力香港专业行业的发展同国家专业高速发展相接轨,更好发挥香港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和国际上的独特优势;并提升驻内地办事处的功能,为去发展专业及落地居住的香港居民提供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五成的专业界别女性,既不考虑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专业,也不考虑去居住。接近四成(39.0%)专业界别女性表示不希望所属专业的学会、公会、行业代表为自己提供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专业的资讯;逾四成(40.2%)不希望提供专业知识培训课程。另有接近三成(29.3%)专业界别女性表示不希望加快往来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通及口岸通勤效率。
这种情况值得引起警惕。估计这是回归后特区政府未能推行爱国教育、国情教育及巩固国民身份认同的结果。相信这种消极心态不是简单增加诱因或给予鼓励就能够改变。另外,香港专业界别未能完全了解把握内地专业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大湾区、一带一路及国际的优势,如果香港的专业单打独斗,香港专业不能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优势,不进则退,建议特区政府需主动让香港专业界别及专业人士了解香港专业服务在内地及国际大局中可发展的独特作用。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亦建议特区政府加快进行重大教育改革,重整基础教育中国语文、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学科,加强国情、国安和中华文化教育,从根本上重塑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怀。同时建议特区政府提倡“香港在大湾区”的概念,大湾区双向流动和共享共荣的开阔胸襟。香港也是大湾区的一部分,香港居民在香港为大湾区服务也是一种融合,并一定要身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内地的人才、物资、金钱、资讯向香港流动,使用香港的服务,到香港来落地,是一件好事。双向流动和广阔视野的培养,可以促进香港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让抗拒融入大湾区的一部分专业人士逐渐改变他们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