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文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铁血网
  • 2014/07/15 16:53
分享到:
  • 收藏
  • 20.5万

        提起日本,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日本人我们太熟悉了。能联想到:“小日本”黄种人、岛国居民、大和民族、何福等一系列东西,还能联想到上事迹和我们的一些无法磨灭的记忆,能想到靖国神社,能想到南京大屠杀,以及更多。今天我主要想说一下日本的文化。

        文化和民族的一些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还如前说,说到日本人,我们还会想到他们的血性、偏激、残忍、崇拜强者等等一系列,应该说这些得确实存在,但这只是表面特征,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探索一下根源。

        一、“岛国文化”:日本是由几个小岛组成,零散分布、面积狭小,孤处太平洋,古往今来在他的周边都有诸如哦们中国这样的大国在他旁边,在他们的历史上也曾受过很多的侵略,也曾有过屈辱的历史,因此日本人一直以来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意识导致他们时刻都有警戒思维,不甘落后,必须让自己强大才能避免被欺凌。日本国之所以崛起,之所以在废墟中短时间崛起都和着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种文化还体现在文化的封闭上,在日本有男女共浴的习惯,这在其他国家都是不存在的,即使在开放的西方国家,这也让他们接受不了,可以说这在全球都是绝无仅有的。日本已经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文化,而在儒家文化中讲究“男女收受不亲”,到这种共浴的做法与这种倡导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说日本文化具有封闭性。在日本,他们称呼自己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不似我们中国,“我的国家”、“我的学校”,而不像中国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这也体现日本的一种以我为尊的习性。

        二、“稻作文化”:日本的文明也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因此日本人对植物有着强烈的热爱,他们喜欢植物,对植物衷情,《菊花与刀》里诠释了这种偏好。读植物的衷情,让日本人冷静,让他们遇到各种困境都能不乱分寸,不似很多国家一样,始终处在一种浮躁的情绪中。这样解释“稻作文化”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到这也得确实确实存在的情况。

        三、“拿来主义”与“军国主义”:如前所说,日本是个崇拜强者的国家,因此面对强者,他们会躬下身去向他们讨教。在日本国们被打开之前,他们一直生存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被美国打开国门之后,他们见识到了自己自身的不足,虚心向美国人学习。开始有人穿西装,开始有人吃西餐,开始有很多人说英文,这时“拿来主义”便体现出来,二战后,已经接受了西化近一百年的日本穿和服仍然很多,日本料理仍然是主食,说英文的仍然寥寥无几。因为日本人他们对别国文化的取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它们只是在一定层次上改了一改,而本质上的仍然是他们大和民族的传统。这在早前的文字上也有体现,汉字应该说是日本文字的母体,但如今却是越来越少,因为被他们“去其糟粕”了。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很多研究日本的学者说日本有着极其严重的“耻感文化”,因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少,而借用别人的东西多。

        “军国主义”注意大家都很熟悉,在二战时有着全面地体现,那是一种征服世界的病态心理。探索源头,武士道精神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武士的耻辱是没完成主人的任务,是要剖腹自杀的,而日本帝国的耻辱便是没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雪耻是必须的,因此军国主义便适时抬头。当然这种思想应该说很早以前就有了,只是一直处在潜伏期。

        这几点是一个归纳,有了这些根源的东西,才有了表面的特征。

        而我们中国的文化,则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最具典型的文化就是儒家文化,讲求礼仪,崇尚君子,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处事怀柔,但不少刚硬,因此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便有了国粹太极,我想“儒家文化”和“太极”应该能代表中国和中国人了吧。

        就两种文化而言,日本的文化中更多的是硬的东西,而中国文化中肉则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道理中可以得出,柔能化硬,硬不胜柔,并且就中日两国具体情况来说,中国似一大团棉花,而日本只似一小块砖头,砖头砸进棉花里,虽势大力沉,但毕竟大小有限,无法刺透,相反,棉花柔软坚韧,却可以把这块砖头包容起来,使其裹入其内,如河蚌裹砂,日久天长,会磨光其棱角,使其同化。这些只是想说明,在中日文化的对抗中,日本文化会被中国文化吸收,会被中国文化包容。而这些在中日两国的关系发展方面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战中,日本虽然战败,并且向中国政府投降,但在日本人内心深处,很多人还是认为他们是被美国人打败的,并且在战后,日本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中国却仍然是一穷二白,因此,他们是看不起中国人的,这在日本的现行政策中是由体现的。

        经济上,他们与美国互为最大贸易国,使战略伙伴关系,两国经济俯视全球。在以前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曾起了不小的作用,但相对美国而言,还是差了很多。

        政治上,日本追随美国,在重大国际事务处理上,与美国同一路线,并且与中国的很多做法背道而驰,虽同处东亚,但想法截然不同。

        外交政策上亲美,在处理与中国的事务上甚至干涉中国,其挑拨作用,例如台湾问题。作为政治上的矮子,日本近来积极争取入常,但屡次遭拒;积极援助非洲,但非洲兄弟并不领情,导致计划纷纷破产。但近年来,在东亚问题上,日本态度积极,广泛参与,取得了一些成功。

        这些做法和政策是中日关系一直不能十分靠近,归其根源,文化差异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体现得非常强烈。但这不是无法改变,如上面分析的,日本的文化必然会被中国文化所包容,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必会由疏远走向亲近。

        古代中国就是以柔克刚,从而控制了很多周边国家,并且睦邻友好,现今的中国做到着这些也并不难。让日本亲中,我们除了继续友好交往,还应注重一点,那就是一定要让自己比日本强大,不论在各方面,毕竟,日本是个崇拜强者的国家。

        参考书目:

        《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二卷第七期(2004年7月) 刘庆委

        《菊花与刀》

        《暧昧的日本人》

        《日本政治与外交》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