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一带一路的深层思考:理论观点的比较分析

  • 香港卫视
  • 2022/09/21 17:15
分享到:
  • 收藏
  • 48.8万

一带一路的深层思考:理论观点的比较分析

 

周阳山(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9aa2bd6df14c970aacec1802f60dd528.jpeg 

 

一丶前言


从2013年起,中国大陆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全球的瞩目。到2022年5月为止,已有15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其投资总规模将超过美金一兆元。

2017年5月,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表示,英国是中国大陆「一带一路」计划的「天然合作伙伴」,并表明英国在脱欧之后仍然是世界贸易的坚定支持者。2019年3月,意大利宣布将成为七大工业国之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此外,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已超过5兆美元。至于基础建设项目的涵盖范围,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坝、矿场、能源设施、科技园区等,不一而足。

根据《纽约时报》2021年6月15日的分析报导,「中国的发展倡议在规模和抱负上远远超过了美国在二战后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是,对于「一带一路」的讨论,是将中国视为竞争伙伴,还是敌体?仍存在着矛盾与歧见。同样的,在知识界与学术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也呈现着理论上的不同见解。


二丶现代化论与依赖理论

 

当代有关国家发展与国际援助的相关研究,有两种分歧对立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现代化论(modernization theory),强调西方社会的发展经验对于第三世界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分殊化,将进一步导致价值体系的世俗化、自由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因此,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及机构,要求所有接受国际援助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接受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理念与成长模式,[ 米格代爾(Joel S. Migdal)指出,現代化理論的關注點在於中心對邊陲的影響,而忽略了邊緣對中心的影響,因此,在有關國家與社會的研究中,他拒絕了現代化理論的目的論和單一路缐發展預設。參見:Joel S. Migdal, 1988.]并模仿或复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经验。这也就是强调中心国家对边陲地区的单向影响,而非双向交流与沟通。这也就形成了二次大战后国际关系上的干预主义(Interventionism),必须由西方国家主导并干预他国的内政及发展的策略,同时还坚持欧美的现代化发展经验及其价值选择,乃是普世(universal)性的,所有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学习和倣傚,这也造就了「欧美文明优越论」与西方经验移植的必然性,不容挑战!

第二种理论则是与现代化论立场迥然相异的依赖理论(dependency theory),主要是在拉丁美洲和部分非洲国家。它认为西方往往以自身的国家利益和高人一等的文化偏见看待非西方国家,而且自认为西方的发展模式最为优异,非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却不足取。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认真模倣西方的发展路径,则因文化、历史、政治、经济条件各方面的差异,勉强模仿或复制的结果,势将陷入高度依赖、发展迟滞的窠臼!并且缺乏独立自主精神,势将长期沦为西方的经济与文化附庸,甚至可能变成政治和意识型态的殖民地。这正是西方模式不但不能真正改变非西方国家「次殖民」(sub-colonial)与「后殖民」(post-colonial)的处境,而且还将导致这些国家对西方的持续性依赖,面临长期的经济剥削丶政治殖民和文化宰制。

但是,近期研究依赖理论的学者却注意到[ 參見:James Mahoney & Diana Rodriguez-Franco, 2018: 22-42.],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经济体。中国在好几个世纪里都拥有饶富活力的精耕农业、持续不断的发明创新、长距离的贸易体系、相对稳定的人口成长,以及生机盎然的都市商业中心。不过,在过去150年里,由于欧美殖民主义的崛起而暂时面临着贫困与低度发展。基于此,从早期依赖理论的「历史-结构」(historical-srructural)途径分析,现阶段中国的快速成长与高度发展,正是回到它过去在世界经济上「自然的」领导地位。

再者,中国大陆和日本、韩国、台湾的发展经验相仿,在以出口为导向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state)一方面扮演着支持私人资本积累与推动工业化的积极角色;另一方面,国家却又能维持高度的自主,而非资本家的附庸。因之,国家得以掌控私有化政策与政策松绑(deregulation)的步伐,以捍卫整体性的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而非仅仅反映部分资本家和商界人士的诉求。这也就维护了「国家的相对自主性」(relative autonomy of the state)。

 

三丶一带一路与互惠共赢

 

相对于前两者,「一带一路」倡议却不同于现代化论与依赖理论,在「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与「摆脱后殖民的依赖处境」这两种思路之外,开展了第三条路径。它的主张是,各国应充分掌握自身的国家主权、坚持维护自身权益,并以和而不同丶开放兼容的态度,透过国际合作与发展规划,积极协商、互学互鉴,制定符合自身条件与国情需要的发展蓝图,并规划出具体的开发项目,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民众生计,培植人才队伍,争取互利共赢。

孙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提出《建国大纲》丶《建国方略》丶《实业计划》,主张对外开放,并且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欢迎各国共同开发中国的资源,即系一项重要的参考案例。

「一带一路」倡议特别强调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与历史传承,推进符合各国国情的自主选择,而非套用「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走同样的「西化」道路。它反对强加欧美经验,也拒绝以西欧与美国为轴心的「西方中心论」。它强调文明本身不分优劣,不存在全球一体适用、必须强行推动的普世价值标准。基于此,「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是平等、互惠、共荣、双赢。虽然它本身并不反对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却不带任何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色彩,也不会干预各国的内政,强迫非西方国家必须接受所谓的国际规则与西方标准。

「一带一路」倡议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强调国与国之间应相互包容、互惠合作,并且要积极培养本国建设的人才队伍,追求社会大众的最大福祉;而非只考虑少数亲西方的资本家或政治菁英的利益。

 

四丶一带一路的意理传承

 

「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三项不同的意理传统:其一,是1950年代以来以印尼万隆会议为轴心的「南南合作」理念。它的核心内涵是互惠包容、济弱扶倾、反殖民主义和推动「不结盟运动」。近年来,中国大陆在推动金砖国家会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与东南亚联盟和非洲联盟互动合作的经验中,已逐渐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之间应相互协调、互惠共荣的「南南合作」精神。

近期中国至老挝的电气化跨国铁路开通,从昆明到万象,长达1022公里。这条铁路由中国兴建,克服了地形险阻,施工期长达11年之久;是由中丶老两国共同经营,时速定为每小时160公里,其中70%经费由中国提供贷款。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的一部分,完工后不但形成重要的交通枢纽,也将促进人员丶物资的交流,改善民生丶提振经济发展,这正是「南南合作」精神的具体展现。

其二,是「社会主义的协同合作」。从19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阵营曾经发生过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丶波兰团结工联等大型抗争行动,震惊全球。当时苏联标举着「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Socialist Internationalism)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都必须听命于主持中枢的苏联老大哥的指挥,必要时甚至动用军队丶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干预。基于此,社会主义阵营内的扈从国家缺乏主权的独立性和发展的自主性,只能完全接受苏联的指导和操控。因之,包括华沙公约和经济合作互助会(Comecom)在内的各成员国,都听任苏联的掌控。

但是中国却坚持各国应走自己的路,选择自己的独特发展模式。在推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凭借着自身的发展经验,强调应维护各国主权,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并且诚心诚意协助过去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东欧地区,构建「中东欧十六加一」的合作机制,逐渐完成了匈塞高铁塞尔维亚段丶克罗地亚的佩列莎茨大桥丶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重大建设,却不带有任何「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霸权色彩。

今年七月26日,佩列沙茨大桥完工通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方式出席通车仪式,他表示在大桥兴建的三年多时间里,经受了风雨丶疫情丶地震等多重考验,攻坚克难丶按期推进,终于竣工通车,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克罗埃西亚总统米拉诺维奇与总理普连科维奇也表示,这座大桥承载着克国数代人的企盼和梦想,实现了南北两方国土连成一体的夙愿。中国工人的精湛技术和大桥的优异质量,令人赞佩。现在,克国完成了一项全国性丶战略性丶超越党派的工程,而通过这座大桥,克丶中关系也更紧密的连系在一起。

其三,是中华文化的「王道主义的天下观」。复兴中国古代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和平合作、互惠共荣精神。它强调在丝路上是双向互惠的交流,而非单向的指挥与模仿,是自愿而非强迫加入、是自主而非殖民、是王道而非霸道。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与过去西方国家推动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作为完全不同,它所拟定的国际合作协议内容也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目的是符合各国不同的国情需求,并且要按照实际状况进行个别规划丶独树一格,而且各不相同。

 

五丶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合作

 

在中国14个周边国家中,俄罗斯的重要性居首。中、俄关系的改善是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政策在外交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对于俄罗斯而言,欧亚大陆一体化是未来几十年的中心计划,而要实现此一任务,就必须与中国合作,完成「欧亚经济联盟」 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工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倡议,「欧亚经济联盟」则是由俄罗斯主导。2015年5月8日,中俄双方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除中国、俄罗斯之外,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等国也加入,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助于发展「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机制,并依托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现有机制,共同合作。

俄方表示,欧亚经济一体化必须与中国紧密合作,使欧亚国家尽快融入亚太经济圈。目前「欧亚经济联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2018: 74-76)。由于「一带一路」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贸易及服务项目,对沿线各国提供发展动力,也将提高区域的稳定与安全。目前俄罗斯企业已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期盼扩大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还将强化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

2014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莫斯科,与俄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莫斯科至北京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全线长达7000公里,预计耗资2400亿美元。对于此一宏大的计划, 很多人质疑实践的可行性,认为这不过是空中楼阁。但哈萨克却对此一计划表达兴趣浓厚,希望尽早促其实现,使哈萨克首都阿斯塔纳成为「未来的世界中心」。

2015年5月,俄罗斯铁路公司子公司快速干线公司宣布,新丝绸之路的重要高铁干线-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由中俄联合财团以200亿卢布(约25亿人民币)得标,该铁路工程全长770公里,跨越7个俄罗斯联邦主体(federal entities),覆盖人口达2500万人。这条路线的最后目标是直通北京,也将成为俄罗斯发展远东及西伯利亚的重要建设。

另外,备受瞩目的中国-吉尔吉斯-乌兹别克铁路计划也将在2023年动工。这条铁路从新疆喀什出发,经吉尔吉斯至乌兹别克东部重镇安集延,全长523公里。这是中国到欧洲丶中东最短的货运线,将可缩短路程900公里,对吉丶乌两国至关重要,也得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首肯。

在东南亚方面,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除中国大陆外,包括10个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寮国、柬埔寨和缅甸。此一贸易区一共拥有19亿的人口,贸易总额达4.5兆美元,它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大陆已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目前「一带一路」规划,透过三条铁路路线,串联中国大陆与东盟各国,分别是:

1. 中央线(中泰铁路):从昆明到老挝首都万象(已完工),再连接到泰国曼谷、吉隆坡。

2. 东部线:从昆明经新建的蒙河(蒙自—河口)铁路到越南河内,然后延伸到胡志明市。

3. 西部线:从昆明经大瑞(大理—瑞丽)铁路抵达缅甸仰光。其中云南大理至保山段,已在2022年七月通车。

在这三条路线中,最重要的是中央线,从昆明出发的中央线铁路。2015年9月,中泰签署中泰铁路合作的政府间框架协议,2017年10月底举行开工典礼,将建设从昆明到曼谷长约873公里的高速铁路,时速定为每小时250公里。2020年11月26日,中泰铁路一期项目(曼谷至呵叻段)举行承包商合同签订仪式,预定在2025年完工投入营运。此外,马来西亚段也已施工。

另外,印尼的第一条高速铁路「雅加达-万隆高铁」全长142公里,也已施工,这是中国高铁在海外第一条全系统丶全产业链丶全要素的建设项目,设计速度定为每小时350公里,预定将在2023年六月完工。雅万高铁连接人口916万的雅加达和人口170万的第四大城市万隆,沿线居民多达3000万人。高铁按照当地的气候、线路条件及沿线群众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量身打造,以满足印尼人民的出行需要。雅万高铁采用合资建设和管理合作模式,印尼占股60%,中方占股40%。中方同时承诺向印尼转移高铁技术,帮助印尼培训高铁管理和运营人才。

但是,目前有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媒体却故意将「一带一路」建设冠上负面标签,指责中国大陆对沿线各国实施经济侵略,提供高额贷款,造成参与国的重大负担。但绝大多数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其中尤以非洲最为明显。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学院「中非研究倡议」主持人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教授,特别针对非洲的实际经验,指出[ Deborah Brautigam (2011). “Prologue.” In The Dragon's Gift: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国作为一种繁荣模式的理念已成为许多普通非洲人的想象,虽然也有很多人害怕中国巨量的工业竞争力,以及中国贸易商对当地刚起步的市场形成竞争压力。」「我经常听到类似一位在北京的奈及利亚外交官的评论:中国人的优点是不会带来殖民主义的威胁。在我们的眼中,中国人对非洲是讲信用的,我相信我们可以从中国学到东西。」「中国的援助和经济合作强调的是基础建设、生产和对大学的奬助。过去的援助方不重视这些项目。」

2018年11月16日《英国BBC中文网》报导指出,「BBC事实核查发现,接受中国贷款的决定权在非洲国家自己,但中国提供的贷款条件比西方国家要好,对一些急需资金发展基建的非洲国家有十分大的吸引力。」「中国向非洲国家批出贷款时的条件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和拥有22个成员国的巴黎俱乐部的条件不同。中国通常很快会批出发展中国家要求的贷款,附带的利息和条件也比较宽松。」

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专家卡普兰(Robert D. Kaplan)针对中国的崛起,指出:中国和美国不一样,「它没有意识形态或政府制度想要推广给世人,在国际政治上促进道德进展,是美国人的想法,与中国人不相干。」「中国并没有构成生死存亡的威胁」,「中国只想确保它的经济需要」。(林添贵[译],Robert D. Kaplan ,2017: 273-275)

长期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始终将非洲视为「黑暗大陆」,是一个落后,未开发的原始地域。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国都曾参与「瓜分非洲」的殖民任务,而且长期将这些前殖民地视为他们的「势力范围」。目前非洲各国仍在积极摆脱殖民者留下的伤痕,包括贫困、贪腐、瘟疫、族群冲突、流血内战等。

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认为非洲是一片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大地,正处于发展起飞阶段,而且生机盎然,前景无限。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大陆积极寻求与非洲国家共同发展,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还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各种援助计划,积极支持非洲各国的可持续发展,以争取互惠双赢丶「授人以渔」。

德国记者席兰兄弟(Frank Sieren & Andreas Sieren)在《争夺非洲》一书中指出:「中国不愿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问题,并且同意不将特定的政治改革做为承包工程的先决条件。过去的经验让中国相信,每个国家必须自己决定改革的节奏,这一点不能被外国部分不理性的评价所定夺。」反观西方国家,对非洲却抱持另一种看法。「万一授予援助的西方国家认为非洲政府不够民主,就会对其严加批评;如果这些非洲国家表现得不够通情达理,援助资金及信用贷款也将一并取消。」其结果是,「西方企业也得不到任何非洲建设的标案,最后谁都不是赢家。欧美国家的非洲政策显然已经掉入政治正确的死胡同。」(张纲麟[译],Frank Sieren & Andreas Sieren,2017: 321-322)

对于中国大陆快速发展,非洲人开始反省并寻找取代西方国家市场主导模式的替代方案,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寻找另类选择,将其视为摆脱西方新殖民主义的出发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达巴什(Hamid Dabashi)比较了西方与中国在策略上的差异。他认为西方国家努力在政治上征服世界,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先勾勒出世界的经济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他们认为合理的政治秩序。

2002年,中国对非洲的贸易量超越了殖民母国之一的英国;2006年,超越了另一殖民母国法国;2009年,又超越了美国(约480亿美元),到了2017年,已跃升到美国与非洲间贸易额的四倍(参见严震生,2018: 1-7)。不到20年之间,中、非之间的贸易量从100亿美元成到2000亿美元,中国早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非盟总部大楼即是由中国大陆援助兴建。

的确,不同于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掖注,为的是改变内政,建立起西式的现代化体制,中国人却更重视填补基础设施的不足,并以低成本、快速完工,较少官僚主义的务实作风,以改善各国基础设施与生产条件。从北京的观点看来,所谓的善治(good governance)是当国家有充足的电力、通讯、网际网络,以及最起码足够的道路时,才可能实现。(张纲麟[译],Frank Sieren & Andreas Sieren,2017: 321)据2019年1月14日《纽约时报》报导,中国在世界各地积极寻求投资和工程合同,以非洲最为明显。中国企业已经在非洲扎根,并且积极培养盟友。从2000年至2018年,中国已贷款给非洲49国共1520亿美元。

非洲联盟的中国项目协调官范塔洪(Fantahun H. Michael)指出,中国人始终站在非洲人这一边,中国人重视的是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在宣布中、非双方的发展计划时,中国人会考虑到非洲的立场,尽量避免使用「资助」或「援助」这样的字眼,而更倾向于运用「团结」、「互惠」、「共同繁荣」等表述,以示对非洲人民的尊重。这也是中、美两国在非洲的重要差异之所在。

 

六丶金砖会议与南南合作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超过三分之二国家参与「一带一路」计划,合作的项目还在不断地扩大。我们且以金砖国家(BRICS)为例说明之。

从2010年起,「金砖国家」承接过去「南南合作」传统,跨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地域界限,形成在「七国高锋会(G7)」[ 七國高峰會(G7)的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和加拿大,1975年成立,第二年加拿大加入,1997年後加入了俄羅斯,成為八國高峰會(G8)。2014年因烏克蘭危機爆發,俄國被排除在外,再度成為G7。]之外另一个新兴的国际对话与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指的是中国丶俄罗斯丶印度丶巴西及南非,系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总人口占全球42%,GDP占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为全球领土的26%,粮食总产量则占全球三分之一,实力不容小觑。

「金砖国家」的基本定位是「内谋发展,外促改革」,以提高自身实力,实现更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由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着理念上的高度契合,前者强调「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后者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助理念;两者均强调主权平等原则,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并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可说是将「一带一路」的和而不同丶开放兼容精神,充分落实。

不同于七大工业国(G7)发展程度的一致性,「金砖国家」之间虽然存在着政治体制、宗教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但却愿意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相互沟通,彼此合作。基于此,在「金砖国家」之中只有共同参与方,却没有主导国;不像美国的独霸性角色,各国都必须服从其领导,否则将面临报复和制裁。

2014年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第六次峰会中,金砖各国决定设立「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其目的是有效保障成员国之间的资金流通和贸易往来。这是自1991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以来,第一个大型的多边贷款机构,而且不再由西方国家主导。在「新开发银行」的具体投资业务上,印度要求对象仅限于「金砖国家」,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施廷克尔,2017: 131)

「新开发银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单独出资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印度各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则为50亿美元。银行的总部设在上海。对中国而言,「金砖国家」提供了将人民币引进发展中国家的机会,而「新开发银行」也开啓了人民币的新运作模式。

2017年9月,在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会谈中,中国政府邀请了另外五个国家(墨西哥、泰国、埃及、几内亚与塔吉克)与会,特别称之「金砖加五国」,这凸显了「南南合作」的使命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目前,「一带一路」合作方案几乎已遍布亚、非各地,采取的方式则是多元化的投资和双向的参与,广及能源、采矿、电子通讯,铁路、公路、码头、机场、学校、医院等设施,以基础建设为主,其中又以铁路建设最受世人瞩目,其建设成本约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二。

今年金砖会议移师北京举行,这是继厦门峰会之后,另一次轮序由中国大陆担任东道主。在北京峰会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是由于一些国家利用金融机制,将自己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归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错误和自私行为,唯有透过诚实互利的合作才能解决。」这无疑是针对美国,而且直指拜登总统心头之患。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高达9.1%,为过去40年之最,对民主党的期中选举也已构成严重的威胁,但美国政府迄今依然无解。

在金砖峰会结束前的《北京宣言》中,五国领袖表态支持俄乌谈判对话,并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必须透过和平外交手段予以解决。这让乌克兰的战后和平带来了些许生机。此外,金砖五国坚定支持一个和平、安全和稳定的阿富汗,阿富汗领土绝不能被用来威胁或攻击任何国家,也不能再度成为庇护或训练恐怖分子的基地。很显然,这也展现了与美国自阿富汗退却丶甩锅丶弃置,迥然相异的立场。

五国领袖重申,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建设性的参与世贸组织的改革,并呼吁世贸成员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这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霸权的回应。

《北京宣言》涵盖了全球政经治理、粮食安全到应对新冠疫情,以及疫后经济复甦,乃至完善金砖机制等议题,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向,同时也展现五国领袖与美欧领导人不同的价值观。

在北京峰会结束后,阿根廷丶土耳其丶埃及丶沙地阿拉伯和伊朗等五国,纷纷表达申请加入金砖会议的意愿,这正是发展中国家寻求多边合作而非单边主义,要求平等参与而非独霸领导的体现。但是,美国丶西欧与日本到目前为止,却依然坚持西方价值观乃是唯一的普世性标准,并且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偏见,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合作丶互利共赢,恰恰背道而驰! 

质言之,「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了金砖国家和东盟丶中东欧丶非洲各国,重振万隆会议的精神、开拓「南南合作」的新视野,也为发展中国家开啓了合作共赢的新机遇。

  

 

(本文主要参考周阳山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参与及现实挑战〉,辑入周阳山等着《从实业计划到一带一路》,(台北:三民书局,202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