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呈交建议书 冀特首纳入施政报告

  • 香港卫视
  • 2022/09/28 20:02
分享到:
  • 收藏
  • 28.0万
  • 1

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一行28日前往医务卫生局,商讨有关业界建议的香港中医药发展短、中、长期可行政策,会后呈交报告作为特首施政报告参考内容。

 

 001.jpg 

 

由业界五十多个团体组成的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会长李应生、主席陈永光联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跨党派议员、中医药产、学、研界一行二十余人,28日前往医务卫生局与李夏茵副局长、李力纲副秘书长会面,商讨有关业界建议的香港中医药发展短、中、长期可行政策。

 

会议上,李应生感谢特区政府过往对于中医药业的支持,冀望新一届政府可以增拨资源,扩大中医药业发展空间,加强与业界沟通交流,聆听业界意见。全国人大代表陈勇表示每年两会期间,港区人大代表均多次联署由李应生代表就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的建议,冀望发挥人大代表的力量,推动两地中医药迈向世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陈家珮、陆翰民则表示本次新冠疫情带出了中医药的重要性,市民对于中医药的需求大增,希望政府可以更重视中医药,为本港中医药的发展制定更长远的规划。此外陈永光主席及林志秀教授均表示特区政府应该推动中医专科发展,以配合行业持续发展需求。提交的建议书是集合了中医中药界对于整体发展的宝贵意见,代表着业界的心声。

 

是日出席人士尚包括:中医药界选委 汪慧敏、颜培增、周叔英、朱恩、李嘉欣、林志秀、黄光辉,业界团体首长何大伟、陈贤豪、陈自宏、丁志辉、谭国亮、张瑞境、邓梅芬等。

 

 002.jpg 

 

建议书指,香港回归后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并通过相关规管法例,迄今二十多年,部分条例随着行业发展,确实有修订的空间。现时香港注册及表列中医师约有10,500名,各类型中药商也近8,000家,从业员更达十数万人,而注册中成药(包括过渡性注册产品)也约有8,000种。近年市民对中医药需求大增,但无奈中医药未能全面纳入公营医疗体系,故此待遇未能与西医看齐。此现象皆因香港缺乏长远中医药发展规划蓝图,资源未能充份运用或错配。面对如此庞大的规范行业,政府应定下长远发展计划,投下适当资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香港中医药做大做强,利用香港的优势,让香港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舞台,弘扬我国五千年国粹。

 

 003.jpg 

  

综合该会建议施政报告中,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如下:

 

(1)  中医中药全面纳入政府公营医疗体系,以普及惠民为目标,让市民可在相若费用下选择中医或西医诊疗。

 

(2)  扩大现时医务衞生局中医药处职能,增设中医药事务专员,全权负责中医药发展及规管事务,加强管理、统筹及研究中医药发展和规管的政策。

 

(3)  积极推进落实香港中医中药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及项目。

 

(4)  制定短、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蓝图,确定香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定位和路向。

 

(5)  争取香港成为国际中药材交易中心,作为中药材的重要国际贸易窗口,发挥政府中药检测中心重要职能和作用。

 

(6)  普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包括社区和校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

 

(7) 加强制定中医专科的发展及加强培训中药从业员各项职能,成立中药药剂师注册制度,以配合中医医院和地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8)  扩大中医药发展基金支援项目,以促进行业及专业人员的发展,并加强科研项目,培育人才。

 

(9)  开拓公私营合作空间,公共医疗机构可与坊间中医师以公私营合作的方式,在社区协助居民守护健康,纾缓公共医疗压力,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10)  加强中西医协作,有效发挥双方的治疗优势,保障市民健康。

 

(11)  公营架构内中医药从业员待遇需与西医服务从业员看齐,鼓励年青人投身中医药行业,行业才能持续发展。

 

(12)  扶持香港中成药制造产业,争取和协助港制中成药注册产品,打进内地和海外市场销售,并投放资源,推广香港中医药品牌。    

                         

(13) 把已注册中成药纳入医管局辖下中医服务机构的用药系统,让医者患者有更多的选择。

 

(14) 展开谘询工作,全面检讨《中医药条例》及《不良广告(医药)条例》,并作出适当的修订。

 

(15) 建立恒常机制,保持与内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定时交流防疫抗疫讯息。香港卫视综合报道。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