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遣返声请逾万宗 香港不胜负荷
- 香港商报网
- 2015/08/07 09:16
-
收藏
-
10.7万
“酷刑声请”是香港一种政治庇护方式,声请者声称在其国家遭受迫害或酷刑,要求港府庇护。2014年3月,港府将“政治庇护”、“酷刑声请”及“不人道处遇”等合并为统一审核机制,名为“免遣返声请”。入境处表示,统一审核机制实施以来,新增声请个案达7189宗,按年上升250%;而来自东南亚国家非法入境者提出免遣返声请人数近年大幅飙升,免遣返声请有被滥用趋势,成为经济难民留港的最好借口。港府面对此问题遇到不少困难,预计问题会持续下去。
平均每月收366宗新声请
入境处助理处长(执法及酷刑声请审理)冯伯豪表示,统一审核机制实施前,已有6699宗免遣返声请个案等候处理,新机制实施后,又接获7189宗声请,令尚待审批的声请增加至10059宗,2015年的前6个月中,平均每个月收到366宗新的声请,按年计算,去年接获的声请较2013/14年上升2.5倍。截至2015年7月26日,入境处已就2190宗声请作出决定,有1648宗被撤回。
一班飞机竟10多人提声请
冯伯豪分析,有10059宗等候处理。当中主要来自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头5位分别是印度(20%)、巴基斯坦(19%)、越南(17%)、孟加拉国(12%)及印度尼西亚(11%)。声请人当中,44%是非法入境,49%是以旅客身份入境然后逾期逗留,7%是入境时遭拒绝。他们在平均入境13至19个月才提出声请,当中74%是男士,95%是18岁以上的成人。
冯指出,除了数字的上升,东南亚国家滥用声请获取在港逗留期的情况似乎有恶化趋势。他透露,近期有一班飞机上有10多个人都是来港提出免遣返声请,甫抵港即有律师代表为他们服务,更有个人未到港,律师信已送到入境处的极端例子出现。另一证据是,截至今年7月26日,管制站转介190宗免遣返声请个案中,179宗经由9间不同律师事务所提出,当中59%来自同一事务所,有包揽诉讼嫌疑。
另外,非法入境的声请人数字亦显著上升,当中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的情况最为严重。以越南为例子,2012年有342人非法入境然后提出免遣返声请,逐年攀升至2013年的424人、2014年的1180人、2015年上半年的990人,年均增量高达1.8倍。来自越南的声请人当中,有四成人不肯透露偷渡途经,另有四成透过陆路经内地来港,以及两成经海路抵港。
易请难送最长滞留达11年
冯伯豪亦向记者介绍,目前平均处理一个声请个案须时25星期。声请人需在49天内填妥一份表格,并于其后的13星期之内与入境处进行审核会面,平均要1.5次会面审核才能完成个案。为拖延留港时间,声请人会提出种种理由拒绝提交表格及拖延会面,包括声称情绪不稳定、需回去原国家搜集资料、代表律师未能出席会面等。即使声请遭到撤回,声请人仍可透过上诉及司法复核等途经继续滞留香港,手法可谓层出不穷。
声请人“易请难送”,平均滞留香港时间为2.7年,最长近11年。拖延11年的例子是,一名非洲裔男子于2004年偕妻儿3人以旅游签证访港然后逾期逗留,次年其妻子在港产子后被揭发,当时一家四口实时提出酷刑声请。期间声请人多次以填表会影响其精神状况拒绝填表,入境处安排医疗检验后,声请人更质疑医生能力及私自篡改报告。直至2015年6月1日,入境处以声请人为能提交表格为由将声请撤回,惟声请人决定上诉。
每声请人月支3420元津贴
此外,随着声请个案的上升,政府处理声请的开支亦大增。在2015/16财政年度,政府预留6亿4千万港元处理免遣返声请。而每个成年声请人在港期间,可申请高达每月3420港元的津贴,包括住宿费1500/月,食物补贴1200/月,日用品300/月,交通200至420/月。另外当入境处认为声请人在短期内不会被遣返,适龄儿童更可申请在港就学。(记者 王卓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