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新里程以民为本
- 大公网
- 2015/06/23 10:10
-
收藏
-
10.1万
图:能够安居乐业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 资料图片
政改方案惨遭否决,回顾过去一年,香港社会为政改争拗不休,政改已耗费特区政府太多时间、精力和社会资源,使特区政府无暇处理房屋、工程基建等亟待处理的民生问题。行政长官梁振英上周呼吁社会各界,放下争拗,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在各个社会、经济和民生的议题上凝聚共识,并马上主动的提出11项急需处理的民生项目,包括领取综援、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和伤残津贴人士“出三粮”。有学者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指出,本港的内耗问题日益加剧,首要处理好民生问题,以达至港人共建美好香港的愿望。
政改方案不获通过,“一人一票”选特首的机会变得遥遥无期,香港继续纠缠在没完没了的政改争拗中,令原本已非常严重的内耗恶化。加上去年“?中”爆发以来,社会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反对派立法会议员当中有部分的死硬派,多年来不断恶意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议会“拉布”、拖慢施政、打击政府、为反而反,反对派漫无目的地以政治骑劫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手段,不单令香港陷于争拗内耗,亦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衍生出不少民生问题。
政府11惠民项目显承担
各方应该思考如何修补社会裂缝,集中时间和精力,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整体发展,走好“后政改”时期的路。梁振英上周已积极主动宣布调动本周五的立法会财委会议程,押后创新及科技局的拨款申请,先审议11项民生项目,包括向综援等人士发放额外两个月综援等一次性津贴、为公屋低收入租户代缴一个月租金、向领取综援、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和伤残津贴人士“出三粮”、增加区议员酬津安排、2015至2016年度公务员薪酬调整、成立10亿元回收基金。
刘佩琼倡订立土地制度
工程项目方面,包括启动启德体育园区前期工程、在屯门和观塘分别兴建一所综合康?大楼、在上水兴建一间合约安老院舍;支援企业的项目则有,为中小企业发展支援基金和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注资15亿元,及设立1亿元承担额,支援建造业议会培训半熟练建造业技术工人。
本身是经济学者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接受《大公报》访问时指,本港内耗问题日益激化,首要处理经济、民生项目是理所当然。她举例本港亦面对房地产滞后、土地不足等问题,“土地多年来被捆绑、被霸?,并非一时三刻可解决,因此造成严重的贫富不均。”她建议,政府应订立恰当的土地制度,甚至必要的长远规划措施。
本港房屋供应短缺,例如?房、非法的工厦住宅等问题,很难一下子解决。公屋联会主席王坤建议,利用闲置土地兴建过渡性房屋未尝不可。而政府明年下半年将推出“绿表置居先导计划”,新建的公屋会以低于市价出售予公屋租户,他同意有关计划,并指应要切切实实去实行。“现时空置居屋单位约有一万个,租金居高不下的情况,政府应以非常手段增加房屋供应,譬如租盘,实施租金管制,不但可按不同地区订立不同的租金水平,更避免租金过高,让人人有屋住。”他并希望政府尽快重推“租者置其屋”计划下12万个未售出的公屋单位,达至所有市民都可安居乐业的意愿。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联侨称,反对派“为反而反”,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应该要实事求是,“反乜都好,唔好搞到民生,好多家庭都要?食。”他表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香港永?的主题,也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
正如梁振英所言,抛开政制,专注经济、民生事项,希望大家放下分歧,寻求共识,一同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国家和香港发展行前一步,创造新的奇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