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从汤家骅退党谈泛民出路
- 香港商报
- 2015/06/23 09:53
-
收藏
-
13.7万
汤家骅22日宣布辞去立法会议员职位。当天下午,他又召开记者会,宣布退出公民党。中通社
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汤家骅宣布退党,某程度不算什么惊人新闻,因为坊间一直早有预期,汤家骅近来已跟公民党貌合神离,而2017年普选方案遭受否决,则无疑是个重大的催化剂。诚然,在是否支持通过政改的问题上,倾向支持的一方与坚持反对的一方,两者之间出现决裂乃是大势所趋,这亦是政治光谱上多元发展的一条出路。
泛民已成普选障碍物
汤家骅不讳言,加入议会是希望争取普选,但现在觉得自己在议会起不到任何作用,今日的议会亦令他感到失望。的确,在多数市民支持通过普选方案的前提下,作为一名代议士却竟未能完成有关任务,汤家骅的于心有愧乃是绝对可以理解的。他解释,早于人大“8.31”决定公布后已非常希望退党,原因相信是看到包括公民党在内的“泛民”,肯定都会投下反对一票。
事实上,“泛民”坚持反对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决定来实现普选,一日“泛民”仍然握有立法会关键少数的席位,普选一日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以致恐怕永远无可能实现得到,再下一次、甚而再下无限次重启政改五步曲,最终结果皆注定无济于事而原地踏步。毕竟,唯有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决定的普选办法,才是切实可行、能够成为“真”的普选,反之,则是不可能成真、虚无虚假的;就如五条边的正方形必然不存在即是假的,亦如有人吹嘘有长生不老之宝药也是假的,这才是“真”与“假”的应有定义,不要跟“好”与“不够好”的定义混淆。包括公民党在内的“泛民”,于此政改一役已经充分表现其抗拒基本法和人大决定的立场——那么,汤家骅所面对的矛盾,就是究竟继续站在公民党一方,抑或站在普选一方?终于,汤家骅作出了艰难的抉择。
目标为本,实现普选才是目标,加入公民党只是一种方法或手段;当得悉包括公民党在内的“泛民”选择充当“普选杀手”,岂不应该舍此手段,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吗?有关策略问题,前文《泛民政改策略检评》(详见2015年4月28日,香港商报A2)已有评述,就是“泛民”在谈判及争取的策略上,好应保留一定的妥协空间,一切目标只为促成落实普选;唯有如此,才不辜负多数支持政改方案、以及绝大多数并不抗拒政改方案的市民的期望。可惜的是,包括公民党在内的“泛民”,显然不是普选的争取者,而是普选的障碍物。
分裂出温和派是健康发展
汤家骅的决定,既是一员“泛民”的心声,也代表其他“泛民”的心声,更代表了一众支持普选的市民的心声,就是希望摆脱“泛民”的反对捆绑,以至另起炉灶来争取实现普选。套用港澳办主任王光亚的用语,这是选择作为“泛民朋友”还是“死硬派”的问题,分别在于是否认同“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死硬派”肯定不能争取实现普选,这是众所周知的法治及政治现实;唯有“泛民朋友”,才是有建设性的取态,否则的话,香港的政治乃至经济民生等范畴,均难以告别不断原地踏步的困局。现时,“泛民”光谱无疑完全偏向极端激进一面,相对温和派的应运而生,即是愿意在基本法和人大决定下讨论政改者,乃是自然不过且必然的结果,预料将来更多“汤家骅”会陆续出现。始终,看到香港经年地议而不决、兼之愈来愈多人诉诸有破坏无建设的政治操作,绝大多数市民已经开始非议,不希望香港继续沉沦下去。
到底有关温和力量能够走多远?当然尚待观察,但无疑存在一定市场。毕竟,激进派的支持度从来仅低占一成多,“泛民”整体向激进倾斜本来就愚不可及,不但会出现僧多粥少的问题,且愈走愈激并内讧不断也是可以预期的。就如汤家骅辞任立法会议员后触发的补选,“泛民”各派包括激进派相信都会虎视眈眈,要想妥善协调显然并非易事。“泛民”愈走愈激,乃是“泛民”本身和香港整体的死胡同。
“泛民”分裂出温和一派,实乃“泛民”本身的健康发展,对此,社会各界应该是乐见其成的。(李明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