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200余“蛙人”轮番下水 徒手探摸搜寻(图)

  • 新京报
  • 2015/06/04 15:56
分享到:
  • 收藏
  • 10.7万

6月3日凌晨,救援人员潜入水中搜救。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6月2日,“东方之星”客船翻沉现场,救援人员潜入水中发现幸存者后,将自己的救生设备交给沉船内的幸存者使用,随后返回江面寻求支援。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至今日零时,距“东方之星”客船翻沉超过48小时。现场切割后,救援人员已搜出三具遗体。根据最新统计,共搜到43人,14人生还,29人遇难。

        救援仍在继续。200多位潜水员轮番下水,搜寻可能存在的幸存者。

        救援故事1

        潜水员让出呼吸器 救起小伙

        头顶是倒扣的“东方之星”巨轮,身下是湍急的长江,在黑暗中被困了近20个小时,当21岁的加油工小陈见到前来救他的潜水员时,他说自己已经几近崩溃,一心“等死”……

        “东方之星”客船,是小陈工作的地方。事故发生时,他正在船舱的最底部给船用柴油机灌柴油,然后在灌柴油的过程中,船就倾覆了。

        小陈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这样一艘巨型轮船,居然在瞬间倾斜、倒覆,生生将一船400多人扣入冷冷的江水中。

        就在一瞬间,很多人可能就失去了生命,但小陈发现,自己还活着。他被困在一个一人大的房间,上方全是机舱和机器,满是油污,呼吸困难。

        黑暗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就在黑暗中等着,不知道时间,不知道位置,不知道身边还有没有其他人—活着的人,或者遗体。

        近20个小时的黑暗和恐惧,让他几近崩溃,一心“等死”……

        他却等到了光!

        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潜水员官东,在水下来回地寻找。在浑浊的江水中,就算是白天,潜水员依靠探照灯视线范围也只有眼前半米。因为感觉到上方有人,官东奋力想向上游。有铁板封住了路,他就一块一块地搬开,然后拼命往上游。等他游出水面,探照灯的光线中,果然看到了无限恐惧和绝望的小陈。

        小陈很激动!经历了近20个小时的无助和绝望,他无法平静。

        在等待另一名潜水员过来支援时,官东陪他聊天、谈心,10来分钟,小陈的情绪慢慢稳定了下来。

        这个过程中,另一名潜水员魏鹏飞赶来支援。

        眼见着氧气快要见底了,官东来不及多想,把自己的呼吸器戴在了小陈头上,然后努力和魏鹏飞一起将小陈带出水。

        救援故事2

        敲击船底锁定方位 老太获救

        比小陈更早被潜水员救出来的生还者,是65岁的朱红美。

        当潜水员发现这名老人时,她的头露在倒扣的房间的水面之上,意识清醒。她在黑暗中坚持了15个小时。

        “听,有回应的声音!”

        2日上午11时许,湖北省荆州市公安消防支队9名官兵与海事部门的救援人员等在沉船现场搜救。搜救人员试着敲击沉船的底部,随即,听到了微弱但清晰的敲击回应声。

        有回应,就有希望。

        通过敲击声,搜救官兵大致锁定了方位。

        然而,由于沉船地点江水浑浊且水流湍急,施救遇到困境。3名潜水员与消防官兵商定,采用岸上固定、水下定点的方法进行搜救。

        岸上固定船绳后,潜水员顺利下潜,并确定了呼救者所在的大致地点。

        中午12时许,潜水员准备进入沉船内部的房间施救时,却发现房门被散落的杂物堵住了。为了能够尽快救出伤者,潜水员将房门砸开进入后,看到房间中有1名老人,她的头露在房间中的水面之上,意识清醒。

        从沉船中撤离,需要从水中上浮,如何确保老人的安全?

        潜水员们决定把随身携带的一套潜水服为老人穿戴上。经过消防队员的演示及帮助,老人顺利穿上了潜水服装。而后,3名潜水员合力将老人推出水面。

        岸上,9名消防官兵拼力收绳,最终将这名老人顺利救上了岸。

        消防官兵迅速为老人披上大衣,并立即用担架将老人抬上快艇,送往岸边。

        在驶向岸边的快艇上,刚刚获救的老人紧紧握着救援人员的手:“谢谢你们救了我,谢谢救命恩人!”

        监利县人民医院核实,被救老人名叫朱红美,65岁,江苏省镇江市人。急救科医生李乔介绍,由于施救得力,老人生命体征稳定,身上只有一些小擦伤,并无生命危险。

        救援面孔

        200余“蛙人”轮番下水 徒手探摸搜寻

        雨时大时小,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潜水员谢启峰刚在船上一站,江风一吹,还是冷得浑身发抖,仅仅凌晨后,他就已经下水两次。

        即使在白天,在三峡放水量大幅减小、水质浑浊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探照灯也仅能给潜水员半米的视线范围。东海舰队的潜水员张虎成有着16年的潜水作业经验,他说虽然有强光手电筒,但江水十分浑浊,水下什么都看不见,完全靠手探查。

        4层船舱、100多个房间,连夜赶到的200余名“蛙人”接到的任务就是“连续作战,逐一摸排”。

        寂静的夜晚,潜水员上岸时的声音非常清晰—那是从呼吸面具里传出来的一声声急促的喘息。同伴们帮助摘掉面具的同时,会递上一瓶矿泉水,不少潜水员一饮而尽。

        “1号,1号,感觉怎么样,冷不冷。”3日上午,紧靠“东方之星”沉船的航勘201号救援船船头成了一个临时指挥部,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的指挥人员用水上电视、电话等指挥潜水员在水下开展救援,同时透过潜水员头顶的摄像头监看船舱内情况。

        “有点冷。”崔吉营答道。重重的呼吸声透过水上电视传到船头指挥部。

        “那你先上来。”指挥人员一边向潜水员发指示,一边对身边的指挥员说,“他很瘦,潜水服有点大,进水了比较冷,为防万一还是把他换下来。”

        “又有人要起来了。”官兵们立即站起来往沉船走去,当潜水员和船顶的救援人员将受困者拉出水面时,这名受困者早已没有生命迹象,在一旁等候多时的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迅速用袋子将遗体装好,放到旁边的快艇转运上岸。

        短短7个小时,这已是北海舰队所在的小组在沉船里打捞起来的第5具遗体。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电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