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实现普选 影响到现在以及未来的青年
- 香港卫视
- 2015/05/21 14:22
-
收藏
-
12.0万
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发表致辞
【香港卫视尹琳5月21日电】5月21日,香港菁英会与博鳌亚洲论坛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2015博鳌亚洲青年论坛,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张晓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他表示,实现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不仅影响到这一代人的参政机会,也影响到现在以及未来的青年。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都应该跟随主流民意,都应该说一句:“2017,一定要得!”。
据中联办网站消息,当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张晓明、副主任仇鸿,与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周波、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副特派员佟晓玲等应邀主礼开幕式。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香港菁英会主席梁宏正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
张晓明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指出,博鳌亚洲青年论坛每一次的主题都恰到好处地扣准时代的脉搏,启发青年一代对责任担当的思考。今年的论坛以“结构变革中的亚洲:青年的前瞻与角色”为主题,契合了当今世界对“亚洲世纪”的关注,也凸显了前瞻眼光对青年人的重要性。
就香港青年如何迎接时代和环境变化的问题,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有远大的眼光,二是要有包容的胸襟,三是要有自强的心态。
讲到眼光和机遇,张晓明联想到香港社会正在热议的普选问题。他认为,实现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是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和广大港人的共同心愿与期盼。这不仅是香港民主发展的跨越,也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创新;不仅牵涉到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也牵涉到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和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仅影响到这一代人的参政机会,也影响到现在以及未来的青年。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都应该跟随主流民意,都应该说一句:“2017,一定要得!”。
据悉,博鳌亚洲青年论坛(香港)于2009年首次举办,今年是第五届,已成为博鳌亚洲论坛重要的年度活动之一。今年首次由以前的一日议程增加至两日,设主题演讲和3个分论坛,以及青年观察家圆桌会议。主题演讲嘉宾包括泰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素拉杰、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美国东西方中心总裁查里斯·E•·莫瑞森等。
博鳌亚洲青年论坛现场
博鳌亚洲青年论坛现场
嘉宾合照
以下是张晓明在2015博鳌亚洲青年论坛(香港)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香港青年应具备远大眼光、包容胸襟和自强心态
(2015年5月21日)
尊敬的署理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泰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素拉杰理事、周波副主任,
尊敬的周文重秘书长、梁宏正主席,
各位嘉宾、青年朋友们:
作为博鳌亚洲青年论坛的老朋友,我首先对这次论坛的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
博鳌亚洲青年论坛每一次的主题都恰到好处地扣准时代的脉搏,启发青年一代对责任担当的思考。今年的论坛以“结构变革中的亚洲:青年的前瞻与角色”为主题,契合了当今世界对“亚洲世纪”的关注,也凸显了前瞻眼光对青年人的重要性。借此机会,我想就香港青年如何迎接时代和环境变化的问题谈三点看法,与青年朋友们探讨和共勉。
第一,香港青年要有远大的眼光。香港地方虽小,但能量很大。这是因为香港已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国际上重要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这种地位的形成,本身就是国际局势风云际会的结果,也是几代香港人以广阔的国际眼光和灵活的应对策略把握机遇的成果。正如登临太平山顶才能把维港景色尽收眼底一样,谋划香港未来的发展前景、寻求新的竞争环境之中的致胜之道,同样要登高望远。特别是要以战略和前瞻的眼光看到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向亚洲转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看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趋势,看到香港在中国内地与外部世界交流合作中的独特角色。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一带一路”战略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横跨欧亚大陆,穿越非洲,涉及的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有眼光的人看到的还不止是这些。香港的成功企业家冯国经博士告诉我:他们的团队预测,未来30年,全球将新增30亿中产人士,80%分布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这将直接改变全球消费市场的格局,意味着中国消费品输出的战略性空间将随之延伸和拓展。如果看得再长远的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市场还可能演变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必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巨大利益。把香港摆进这样一个远景中来观察,可以预见,凭借其自身的区位优势、资金优势、现代服务业发达和国际联系广泛等优势,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我想,新一代香港青年谋事创业,都应该有这样的超越香港、超越当下的眼光,真正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那样的话就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舞台。
第二,香港青年要有包容的胸襟。“一国两制”方针允许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在一个国家内长期并存,本身就体现了博大的政治包容。我赞同有的朋友所说的,内地对香港要有“以大事小”的度量,要尊重香港同胞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同样,香港同胞也要尊重内地的社会制度和内地同胞的感情。香港与祖国内地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香港与内地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的大趋势不可阻挡,香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是与内地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另一方面,香港需要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亚洲和世界,吸引各地的资金、人才、技术、文化等在这里集聚。这有利于保持香港作为国际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我们的祖先早就讲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香港未来的更大发展,必然伴随着与内地的更深融合和对世界的更大开放。
第三,香港青年要有自强的心态。当代香港青年总体上是幸运的一代。上几代先辈的艰辛拼搏已经铺垫了丰裕的物质基础。不可否认,当前许多青年朋友也面临创业难、就业难、置业难的困扰。但也要看到,这些问题并非香港独有,而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而且,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许多务实的政策举措,并仍在持续努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时常听到一些青年朋友逆境自强、勇于创新、成功创业的故事。在内地青年中,丁磊26岁创办网易,马化腾27岁创办腾讯,张朝阳32岁创办搜狐,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这些人物的故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不久前也讲过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汪滔创办世界一流无人机企业大疆公司的例子。目前,入驻深圳前海“青年梦工场”的14家创业服务机构有一半来自香港;40家初创企业,有三分之一是香港的创业者创办。生活和命运从不眷顾耽于优越感、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会留给找准人生位置、善于捕捉机遇、埋头苦干、自强不息的人。
讲到眼光和机遇,我还联想到香港社会正在热议的普选问题。实现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是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和广大港人的共同心愿与期盼。这不仅是香港民主发展的跨越,也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创新;不仅牵涉到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也牵涉到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和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仅影响到这一代人的参政机会,也影响到现在以及未来的青年。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都应该跟随主流民意,都应该说一句:“2017,一定要得!”。
去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习近平主席在考察北京大学时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我深信,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有祖辈传承的狮子山下的奋斗精神,加上远大的目光、自强的心态、融通中西的长处,新一代香港青年一定能演绎出新的香港精彩故事。
谢谢大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