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顺南下深圳晤港各界:中央推动普选解港困境
- 香港文汇报
- 2015/05/20 09:52
-
收藏
-
16.2万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张荣顺昨日在深圳与香港各界人士会面。 张荣顺表达了“欢迎建制派广泛宣传我的讲话”的想法。资料图片
参与会面的人士离开紫荆山庄。 关据钧 摄
挂香港和内地车牌的私家车在会面后离开紫荆山庄。 关据钧 摄
张荣顺吁反对派走出“死胡同”
与会者引述 指中央推动普选解港困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张荣顺昨日在深圳与香港各界人士会面,并就香港政改发表讲话。据引述,张荣顺表示,中央政府在香港推动普选,是为了解决香港的困境,而2017年特首普选方案民主、开放、公平、公正,理论上应该要通过,并呼吁反对派议员的思维走出死胡同,支持这个真正的普选方案。
张荣顺昨日在深圳紫荆山庄与来自香港各界,包括地区组织及青年组织的300多人会面两个多小时。特区行政会议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会后表示,张荣顺讲话内容全都是关于香港政改。她引述张荣顺说,中央政府在香港推动普选,是为了解决香港的困境,因为回归18年来的政治争拗,已经伤害了香港的经济及民生。
说设计-提委会 无操控
她又引述张荣顺指出,香港在过去18年来,很多应该通过的东西都通过不了,“譬如我起桥、起铁路,一定会有好多争拗、好多阻滞”,而香港经济增长已放缓,如果发展至停滞不前,香港很容易会被广州、深圳赶过头,甚至会令社会更加撕裂,强调中央一定会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叶刘淑仪表示,张荣顺认为理论上应该要通过2017年特首普选方案,因为方案民主、开放、公平、公正,而提名委员会设计则确保没有政治团体或利益集团可以操控,但问题是一些手持选票的立法会议员,到目前都表示不愿意支持。
她又引述,张荣顺在会上多次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符合香港基本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的,是最符合香港利益、最保障香港700万人繁荣稳定及贯彻“一国两制”的决定。
叶刘淑仪并提到,张荣顺直言很多反对派议员在思维上走入了死胡同,希望那些议员走出死胡同,能够支持这个真正的普选方案,但没有点名是哪些反对派议员。她续说,张荣顺说自己对事不对人,针对的都是一些反抗中央的观点和立场。
论修法-不排除 不承诺
针对反对派“袋住先就是袋一世”的说法,叶刘淑仪指张荣顺不喜欢“袋住先”这个名词。身为法律专家的他认为,任何法律都有修改空间,要与时并进,而“政改五步曲”仍然存在,但对于优化2022年特首普选,中央现阶段没有可能作确切承诺,“完全唔排除,但就唔会承诺。”
一名不愿具名的与会者透露,张荣顺在会上多次提到,现时香港社会面对各种的问题,始作俑者是反对派:回归至今,反对派不断制造事端,时常拖特区政府的“后腿”,制造重重的关卡、障碍,导致香港社会出现深层次的矛盾。
该人士续引述张荣顺说,在过去十多年,香港市民惨受折腾。若落实普选行政长官的话,除可以争回话语权之外,更把过去被歪曲的政制发展,重新拨乱反正,因此,中央希望通过政改方案的意愿,一直没有任何动摇。
另一名与会者还引述张荣顺指出,特区行政长官必须真心支持“一国两制”和香港基本法。若社会继续就政改问题争论不休,香港政制发展只会原地踏步,香港社会亦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张荣顺今日会应“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邀请,在深圳出席“普选行政长官为什么一定要得”座谈会并发言。
叶刘淑仪在座谈会后向记者引述张荣顺的发言内容。关据钧 摄
盼建制派广传沟通讯息
虽然不少反对派在镜头前扬言,不撤回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就“没有什么好谈”,因此拒绝与中央政府官员沟通,不过中央仍未放弃间接的沟通机会,是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张荣顺特意南下深圳,并于昨日会见香港各界人士讲解香港特首普选方案。与会的行政会议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认为,张荣顺表达了“欢迎建制派广泛宣传我的讲话”的想法,希望能将中央的讯息广传。
一说两小时 理论甚完整
叶刘淑仪昨日被问到是次会面有什么启示时,她认为张荣顺在会上带出来一个讯息,就是欢迎建制派广泛宣传他的讲话,而且他在会上说了两个多小时,是有一套完整理论。她更笑言:“我写笔记都写得纸张密密麻麻的。”
她表示,是次会面有超过300人,意味张荣顺的讲话可以经由这些人,由不同的渠道带到香港,令香港不同界别、阶层的人都能接收到中央的讯息,而反对派也可以在拒绝沟通下得知有关讯息。
在特区政府展开政改谘询以来,中央官员也不时南下跟香港各界人士会面,并于不同场合提及香港政改。今年1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香港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南下深圳,在紫荆山庄举行香港、澳门全国人大代表情况报告会,其间亦向港区全国人代提及过香港政改。张荣顺去年10月亦到过深圳紫荆山庄与香港各界人士会面,谈及因政改争议而出现的“占领”行动。(记者 朱朗文、关据钧、郑治祖 深圳报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