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伤亡事件后的中缅关系
- 香港卫视
- 2015/05/12 18:39
-
收藏
-
16.8万
【香港卫视尹琳、何婷5月12日综合】随着缅甸战事升级,战火一度逼近中缅边境。今年3月,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缅接壤的云南省,造成中方人员无辜伤亡。原本只是缅甸内部战事,如今却伤及邻国,中缅边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而在紧接着的4月初,缅甸派出总统特使来华承认军机炸死中国边民并道歉,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当月27日会见了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主席吴瑞曼。此次会面,无疑,为中缅关系下步走向添了几分风向标意味。
在此次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缅传统友好关系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两国关系历时65载仍历久弥新,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重大问题上给予对方充分理解和支持。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缅关系,维护好中缅边境和平安宁,做好有利于中缅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事情。习主席还强调,中缅务实合作基础扎实,互补性强,潜力巨大。我们提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倡议,就是要以实际行动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让各国特别是缅甸这样的周边友好国家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云南瑞丽市中缅边界上的“一寨两国水井”
中缅65载“胞波”情谊
历史上,中国与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拥有2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两国人民一直以“胞波”(兄弟)相称。而自1950年中缅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良好互动。1953年,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缅就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1960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1971年签署贸易协定,双方给予最惠国待遇;2011年,缅甸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国际处境不断改善,即使西方国家与缅甸开始加大联系与来往,外界甚至认为中缅两国关系已经进入瓶颈期,但中国仍是缅甸最大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国,并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中方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促进亚洲的互联互通。缅甸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合作项目呼之欲出。通过管道合作项目,缅甸迎来了切实的利益,比如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
2014年,亚投行的成立,更是给了原本陷入财政紧张困境的缅甸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缅甸不再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发愁。再者,中国已经在全世界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币已成为很多国家的直接结算货币,这对于缅甸来说也是相当受益的。
边民伤亡事件令中缅关系遭遇空前挑战
可是,就在这些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更是在中国的两会期间,缅甸果敢民族自治武装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之间的冲突却不断升级,3月13日,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导致中国平民5死8伤。这已不是缅甸空军第一次向中国境内投弹,而是过去一个月来的第4次,前3次没有造成伤亡。
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和军方向缅方发出最强烈的警告。
“事情很严重,总理很痛心。”3月15日的总理记者会临近结束,香港卫视记者秦枫就中缅边境问题提问,获得李克强总理破例“返场”回答:“其实你问了一个让我痛心的事,在中缅边界中国居民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向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和深切慰问。我国政府、外交部、军方都向缅方提出了严正交涉。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坚决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月底,解放军在云南展开大规模实战演习。中国军方在与缅甸接壤的云南地区进行实战演练,与近来日益恶化的缅北局势有无直接关系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军演证明中国军队已加强防卫,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维护中缅边界的和平与稳定,对随时可能燃及中国边境的缅甸战事,采取更主动的防御措施。
一直以来,无论两国内政如何变化,中国都是奉行不干涉缅甸内政的外交原则,此次缅甸军机事件,无疑让中缅65载的“胞波”情谊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不干涉外交政策最严峻的考验。
记者眼中的中缅关系:佛光照不到的地方
通过资料查询可知,在缅甸这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冲突问题由来已久,果敢冲突就是缅甸诸多民族冲突的缩影。所谓果敢人,其实是明末跟随南明永历皇帝逃到这一地区的汉人;果敢地区,其实是名符其实的华人聚居区,历史上曾属于中国,1897年清政府将果敢割让给了英属缅甸。至今,果敢人说着云南话,甚至固定电话和移动号码都和云南一个系统。
虽然中缅有着传统友好关系,但是放在一个大的历史时间段里来看,邻里之间仍存在一些摩擦。六十年代中后期,缅甸就发生了大规模排华事件,两国关系降至冰点,直至1990年缅甸军政府受到西方国家经济制裁,才继而着力于中国发展双边关系。在缅甸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1989年,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2009年,缅甸政府军动用武力将彭家声逐出果敢。2014年,“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东山再起,多次与政府军交火,随着冲突的逐步升级,最终形成现在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激战、大批果敢难民到中国避难的混乱局面。
另一方面,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日益多元化,其不同主体的对华认知趋于复杂,对中缅关系产生不良冲击。香港卫视记者秦枫就在《中缅关系:佛光照不到的地方》一文中这样描述:“中缅的传统友谊实质上很脆弱。根据他们的说法,由于长期封闭,缅甸人民对中国不是很了解,由于贫穷,也没有更多了解的兴趣。军政府倒台后,甚至指责中国支持军政府。听到这样的质疑,就会明白,中缅友谊没有落地,更没有生根,仅仅如云朵一样飘在两国上空。实地走访缅甸四个城市后才知道,这个表面温和的邻居,竟然也是如此之有‘性格’。 ”
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缅关系
此次边民伤亡事件的一个转折点是在4月2日,缅甸总统特使、外交部长温纳貌伦专程来华商谈处理中国边民伤亡事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做出会见。温纳貌伦在会见中是这样表态的:“缅方认同联合调查结论,即缅甸军机炸弹致使中国边民伤亡,并代表缅甸政府、缅甸军队正式向中方表示道歉,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深切慰问。缅方愿就赔偿事宜同中方保持沟通,并作出妥善安排。缅方还将依法追究、惩处有关责任人,并加强内部管理,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缅方愿同中方加强合作,共同维护缅中边境地区稳定,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当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也会见了温纳貌伦,并肯定了缅甸方面的处理。
可见,中缅两国关系是如此的微妙,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正所谓“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百战百胜不是最高明的策略,要做到不战而胜,通过非暴力手段达到另一种胜利。中缅“胞波”情谊要得以延续,须正如习近平主席会见缅甸巩发党主席吴瑞曼时所指出的,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缅关系,维护好中缅边境和平安宁,做好有利于中缅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事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