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在港内地毕业生刮起“创业风”

  • 人民日报
  • 2015/04/23 14:09
分享到:
  • 收藏
  • 12.3万

Sticky House员工合照。 


 
庆祝“西香记”开业。 


 
妆家团队工作照。

 
 
iRent平台首页。照片均由各工作团队提供

         在香港,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内地,都有在港大、港中文、城大、科大等香港名校求学的经历;卖糯米饭、肉夹馍,搭建化妆、公寓预定的服务平台,他们放弃了就职知名外企的机会,选择了“自己当老板”的创业之路。

        不忘初心,服务他人

        放弃内地名校、拿着高额奖学金来到香港读书,毕了业进入世界500强,在不少内地人心中,赴港求学的人都是所谓的精英,他们理应按照上述的路径走下去。

        “实际上,我觉得‘精英’也有很多种,去外企当高管可以是精英,自己创业何尝不可以是精英的抉择呢。”来自“妆家”这一打造化妆服务平台的黄文静说。

        “年轻人要敢于向传统偏见说No!”面对“卖糯米饭会不会显得大材小用”的提问,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的朱彤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来自浙江温州的他从小继承着父辈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业从来就是个人的梦想。

        “虽然父母刚开始可能会不理解,觉得为什么不能找个工作安稳地做就好?但是我和他们坐下来好好谈,之后又拿出团队的业绩给他们看,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创业的意义,也逐渐得到他们的理解。”黄文静这样说。

        而关于创业的缘由,iRent团队的王掉舟和“西香记”肉夹馍店的韩亮似乎有着更全面深入的思考。他们认为,外企的高管虽然看着光鲜,但其实也有职业发展的“固定轨迹”,很多时候不得不为了更高的薪水和职位做着“与内心想法相违背”的工作。

        “而像我们团队的几个人,都有一种‘想趁年轻来做一件我们想做的事’的冲动,这种想法在其他地方很可能因为上司的意见或公司的既定安排被扼杀,只有自己创业才能放手尝试。再不做我们就老了。”王掉舟说。

        除了“不忘初心”的创业梦想,几位受访者同时还表达了“服务他人”的意愿。而这也是支持他们推广各自项目的重要理由。

        “Sticky House”的温州糯米饭与“西香记”的陕西肉夹馍,都是创业者们为了带给自己及在港同乡们的“家乡味”、同时传播家乡文化而制作推广;“妆家”平台上的化妆预约服务、“iRent”的公寓预约平台建设,也都是因为这些团队的成员考虑到传统模式下寻找相关服务的不便之处。

        “对于求学异地的学生来说,由于传统渠道的各种限制,大家能在入学前找到性价比高的公寓真的很难。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而互联网平台会让租公寓变得方便。”王掉舟说。

        万事开头难,累并快乐着

        4月初的一个晚上,时间已过10点。而此时,朱彤刚刚结束工作,正在寻找吃晚饭的餐厅;王掉舟还在外头验看房东希望提供的公寓;而韩亮正在网上打理着店铺里的生意……

        提到创业的困难,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从纸上谈兵到亲身实践,迈出这一步就是跨过最大的障碍,十分需要勇气。“因为当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不清楚往哪个方向走,一切都是慢慢摸索的。”朱彤说。

        在多次修改计划书后,朱彤的团队又奔波于寻找、装修店面。由于事前没有经验,30平方米的店铺里厨房和卫生间就占了相当一部分,使客人的使用空间变得很小。最终,他们考虑将糯米饭做成外带的快餐形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为餐饮行业,如何做好诱人的美食是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了做好糯米饭,朱彤与伙伴特地回温州向老师傅学习如何做出正宗的温州风味。从准备做饭材料到炊米、烧汤汁、炸油条,大家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学习手艺。

        “从西安到北京到香港,我们几乎吃遍了所有江湖上甚有名气的肉夹馍凉皮。甚至正式开张之前,我们也邀请了各方好友试吃500多份凉皮肉夹馍,以期做出最好的口味。”韩亮很自豪。

        与从事餐饮业的两个团队相比,王掉舟与黄文静则更多地认为自己创业之初的困难在于网络平台的建设,需要不断修补完善。王掉舟说,网站架设之初,怎样安排房间展示、如何设置支付链接、鼠标点击时网页是什么样的效果,这些细节都是在讨论摸索中改进。“有时半夜依然有化妆师反馈问题,我们会坚持第一时间回复,并马上跟进。”黄文静说。

        王掉舟则表示,他们的iRent并不以赚取多少利润为最高目标,“如果大家在找公寓时第一个想到找iRent,那我们创业的价值感就真正得到了体现。”

        依托互联网,核心在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在港求学的内地毕业生们在创业过程中都不忘融入“互联网元素”,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实现一定程度的改变,也有助于自身增强竞争力。

        据王掉舟和黄文静介绍,通过互联网,他们的平台不仅能为服务者和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也能大大减少中介费。比如iRent的租房佣金是传统租房中介的1/10,而“妆家”的化妆预约平台更是避免了摄影公司或婚介公司对化妆费40%—60%的提成,让化妆师收益更多,也让消费者更划算。

        而在宣传推广方面,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更是惊人。不论是互联网公司的成员还是实体店的经营者,大家都在用脸书、微信朋友圈等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便让更多人知道。

        “‘西香记’微信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为了肉夹馍,你可以去到几尽(付出多少)?》发出后很快就有9万的阅读量,经过转载后几乎让所有‘港漂’都知道我们的店要开业了。”据韩亮讲,开业当天店门口就聚集了一两百人,两小时卖光了500份。此后,该公号又在各种节日推出肉夹馍、凉皮试吃或圣诞、情人节活动,用多元的方式吸引顾客。

        不过,这些创业者们也意识到,依托互联网营销虽然重要,但是做好线下的产品和服务才体现核心竞争力。“很多人是看了我们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的文章找过来的,但只有糯米饭真的味道出众,价格公道,才会对消费者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而“西香记”的肉夹馍除了配置传统的口味外,还通过大量试验和顾客反馈,推出了受香港人欢迎的黄瓜与辣椒的口味。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和大数据思维。所以与用户的互动并及时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反馈显得很重要。”王掉舟说,iRent平台的完善离不开客户们的建议。比如现在添加的“搬家服务”“二手家具买卖平台”“水电修理服务”等,都是在客户的提议下增加的,而大数据的收集也让自己的平台变得更智能。

        寻求外援,不忘自立

        “之前我们项目的推出就是缘于参加谷歌公司的创业比赛,他们对进入前20强的团队进行资助。而香港本身拥有较好的创业环境,比如对注册资本不设限就让我们开公司变得方便许多。”黄文静说。朱彤也认为,香港的从商制度比较完善,法律规定得清晰且严格执行,有利于创业。

        “另外,香港政府和一些大公司也对青年创业提供了扶持。比如我们公司获得了Flex System提供的十几万港币的启动资金,同时Pccw Solution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王掉舟说。

        相对于互联网行业,传统的餐饮行业受到投资者或创业政策的眷顾较少,韩亮和朱彤的创业资金主要来自于自身的积累。但在筹划开设“西香记”的第二家店时,韩亮想到了众筹的方式。

        同时,随着内地与香港互动交流的增强,双方的创业机遇与市场也逐步打通,获得共享。在李克强总理强调创客、大众创业之时,马云也于今年2月来到香港,表示要出资10亿港元帮助香港青年创业。而广东自贸区的设立也将让整个粤港澳地区的创业者们赢得发展机遇,让内地与港澳的经济合作变得更有操作性。

        “我们的公司除了在香港,同时也在深圳注册。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设立办公地点,享受场地、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优惠。”黄文静说,这是“广东自贸区”带来的“福利”。

        而王掉舟也表示,自己的公司也在打算进军内地,最近有意向合作的一方就是受自贸区政策支持的一家融资公司。(记者 柴逸扉)

        人民日报:别丢了“香港精神”

        卖糯米饭、肉夹馍,做化妆服务网站、租房网站……几个香港名校毕业的内地青年,“不走寻常路”的香港创业故事,让人不由联想到那句香港电视剧的经典台词:“做人,最要紧是开心……”当然,他们如此“任性”地要自己做老板,绝不仅仅是为了“开心”。他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业绩也还不够“吓人”,但谁又知道他们当中会不会有未来的马云呢?

        人地生疏的“外来客”在竞争激烈的香港看到了商机,触角敏锐的香港青年在市场广阔的内地开创了事业……却有一部分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抱怨看不到发展机会,抱怨贫富悬殊、分配不公、资源被抢、上升空间狭小……一腔的怨气,化为怒火,发泄到街头,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的“民主斗士”,认为“民主”是解决问题的万应灵丹。

        某些香港青年的言与行,颇令有“香港情结”、从“香港精神”汲取过养分的内地人失望。什么是“香港精神”?是吃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这是香港奇迹的力量之源。想当年,霍英东在杂货铺当伙计、李嘉诚给别人打工,后来攒了几个钱开始“自主创业”,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时候,他们能预见到自己将成为香港巨富吗?恐怕未必。想当年,9岁的梁振英在家里帮妈妈做塑料花,曾荫权一家几口挤在警察宿舍、穷到没有裤子穿,那时候,他们能预见到自己未来巨大的上升空间吗?也未必。所有的人不过是凭着一股子精神,脚踏实地付出最大的努力,最终铸就了自己的传奇。

        今天的香港,发展机会真的比以前少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机遇,关键是能不能看到并抓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香港与青年学生座谈时说,香港年轻人的机会一定比他15年前多。互联网时代机遇之多元,创业之便捷,在老一辈实业家看来,更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今天的香港,上升的空间有那么狭窄吗?也未必。如果你不想创业,想四平八稳,你还可以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走到金字塔顶端的概率不会比曾荫权、梁振英小。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香港传奇。老一辈的香港人,一家数口挤一间屋、上班兢兢业业打卡、下班摆地摊补贴家用,攒够了钱,换间大点的房子,就算是实现了人生梦想。现在的年轻人不满足于这样过一辈子,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折腾”,甚至全社会都支持你“折腾”:香港特首梁振英2015年施政报告提出,特区政府将设立青年创业基金,每个成功申请的项目,可获政府直接资助数万港元现金;深圳前海“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造价1.2亿元人民币,香港青协参与管理,为申请者提供廉租工作室和种子资金;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斥资10亿港元成立“香港青年企业家基金”;热心人士刘太通过“香港青年创业计划”提供一个租金近6万港元的餐饮铺位,只收取1港元的象征性月租……

        最近内地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希望更多的香港年轻人,不画地为牢,不固步自封,不惧怕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怀抱“香港精神”,走出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王尧)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