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签多行”变“一周一行”对香港影响几何?
- 新华社
- 2015/04/13 15:17
-
收藏
-
12.2万
内地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13日宣布,即日起停止向深圳居民签发赴港“一签多行”签注,改为签发“一周一行”。香港有意见认为,新措施回应了香港社会的关注,尽管在新措施下,药房等与水货活动关系密切的行业会首当其冲,但对零售业整体影响有限;但有业界人士担忧新转变或会产生“香港不欢迎内地客”的错误印象。
“一签多行”政策自2009年试行以来,曾受到香港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但近年内地赴港旅客增速较快,给香港的旅游承载力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再加上近期水货活动猖獗,令上水、元朗等临近深圳的新界地区居民备受困扰,更被少部分激进人士利用发起“反水货客”行动,借机挑起两地矛盾。
政策针对水货客
“这个政策是有针对性的,就是针对这些职业的水货客。”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3日早上在谈及“一周一行”政策时表示,这个政策是要区分开每周来香港多于一次的水货客。
据介绍,在过去一年,每周赴港超过一次的人士共459万,占深圳户籍居民持有“一签多行”来香港人数的三成,占内地居民来港人数的一成。由于新政策并不影响已发出的“一签多行”签注,梁振英表示,政策成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显现。
梁振英日前曾指出,反水货客行动严重损害香港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内地和国际间的声誉,必须遏止。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在官网撰文说,今年3月份香港整体旅客数字按年下降8.7%,当中内地旅客下降约一成,非内地旅客则下降近半成。访港旅客人数下跌,涉及多方面原因,除港元汇价转强以及外围经济情况,相信与反水货客不无关系。
“少了400多万人次挤迫碰撞,负面声音及激烈行为减少,过夜旅客放心来港。”特区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形容“一周一行”是迟来的春天,有助社会恢复秩序,水货客减少也会令香港反水货客情绪下降。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也希望,在新政策下“港人不应再有冲击行为。”
新界北区区议员刘国勋说,虽然北区在新政策下,“未必可回到10年前般宁静,但至少可变回住宅区。”他期望,“一周一行”见成效可令区内商店种类不再像现在这样单一化。
代表批发及零售界的特区立法会议员方刚表示,新政策会影响零售业界生意,预计药房生意会首当其冲,但他说,为了纾缓民怨,业界作出牺牲也没法子。
药房生意首当其冲 整体零售业影响有限
尽管香港旅游及零售业界担忧政策调整将令经营环境雪上加霜,但有分析指出,由于频密来港的“水货客”,主力抢购日常用品,如化妆品、奶粉及纸尿布等产品,因此“一周一行”,对中、高端如珠宝首饰的销售影响不大。
六福珠宝主席黄伟常表示,新措施对香港整体零售仍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珠宝业影响较少。“因珠宝行业消费者不会‘天天买’,一个星期来一次也足够。”周生生大中华营运总经理刘克斌也认为,收紧对深圳居民的个人游政策对珠宝行业无太大影响,相信受影响的主要为日常用品行业如奶粉、药房。
投资银行美银美林发表报告指出,“一周一行”将令香港零售销售跌幅扩大2.3个百分点,将今年香港零售销售按年跌幅预测由3.5%下调至5.8%。报告说,新措施带来实际影响可能较预期小,因为深圳旅客虽然来港次数减少,但可能增加每次消费额。加上近日港股上扬带来财富效应,可能刺激香港本地居民消费,抵销内地旅客消费额下跌的影响。
香港有舆论指出,香港旅游与零售业界要面对的,不单是“一周一行”新政带来的变化,而是不能再盲目追求旅客量高增长。无论特区政府、旅游发展局以至业界,应重整及提升香港优质旅游城市的国际形象与地位,积极举办更多内地与海外的促销及推广活动,吸引更多高质过夜客来港旅游,助旅业度过转型期阵痛。
业界忧发生错误信息
不过,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担心“一周一行”或令内地游客产生香港不欢迎内地人访港的印象,不仅破坏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更可能造成涟漪效应,影响其他省市访港人数,建议政府尽快加强配套设施等方式缓解问题。
港九药房总商会理事长刘爱国也表示,“水货客”或减少,对买货自用的内地客未必有大影响,反而担心内地客以为香港拒客不再来。
“我们要郑重讲一句:香港是一个旅游城市,我们欢迎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地和外国的旅客来香港进行旅游活动。”梁振英13日强调,“一周一行”政策“不表示我们不想做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其他相关部门会在短期内推出一系列的旅游推广措施,希望能够吸引更多来自各地的旅客来香港进行正常的旅游活动。(记者 苏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