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策反大陆学生始末
- 香港卫视
- 2014/10/29 15:47
-
收藏
-
13.5万
【香港卫视 王倩倩10月29日综合】针对近日有大陆媒体披露,台湾间谍情报机关策反大陆赴台就读学生,国务
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国台办高度关注有关报道。“我们认为,台湾有关方面应该
立即停止此类行为。”
在当日的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两岸最近“谍影”重重,这对两岸关系是不是一种倒退?范丽青回答
说,两岸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一些跌宕起伏。但是,两岸同胞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
意没有改变,我们还会继续采取更多的举措,付出更大的努力,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而关于台湾间谍情报机关策反大陆赴台就读学生这一事件详情又是如何呢?
台方间谍人员多方接触大陆学生 利用陆生想补贴开支心理
目前,短期交流生、研修生是大陆赴台学生主体。自2011年台湾对大陆学生有限制开放学历教育以来,三年间
3000余名大陆学生先后赴台,就读各个高校研究所。这些大陆学生受“三限六不”政策限制,须自己筹措在台期间年
均四五万元人民币的学费和生活支出。台湾间谍利用部分大陆学生想补贴开支的心理,主动提供“兼职”,称可轻松
赚钱。
林兆伟,男,台湾制内间谍人员,1983年6月14日生,台湾身份证号:E123374919。林为自己设计的另一个身
份是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林兆伟以学长身份主动与大陆年轻人搭讪。和大陆学生建立起联系,一段时间之后
大家成了“朋友”,林兆伟才开始进入真正的角色。他有时是台湾“葛培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有时是“三之三
国际文教机构”研究员,总之,他所在公司急于开拓大陆市场,需为股东投资大陆提供决策性信息。林兆伟请求学生
帮忙搜集大陆政治、经济、军事内幕信息和红头文件,“帮忙公司作出决策”。
台维光,男,台湾制内间谍人员,1971年1月19日生,台湾身份证号:S123570207。台维光关注那些学习期间
在台湾报刊发表文章的大陆学生,赞赏对方文笔极佳,随后提出伟罗公司正在招兼职文案,每千字支付1000元新台币
(1元人民币约合4.86元新台币)。一开始,撰文仅围绕大陆一些社会性话题,不涉及敏感信息和政策资料,随后便引导
学生搜集和获取大陆经贸、政治、军事资料,“比写文章轻松,酬金更高,要拿到涉密军情,有高额奖金”。
据悉,台湾间谍安排给大陆学生的初期“工作”都很简单,报酬也不高,学生往往毫无戒备答应下来,建立起固
定联系后,一些学生深陷其中。在有关部门近期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名赴台短期交流的大陆女生被台湾间谍威逼利
诱策反,该学生返回大陆后与境内涉密部门人员“交友”,索取涉密刊物,拍照后传给与她联系的台湾间谍,此后该
间谍被派驻东南亚,该学生还多次赴境外交送资料。
台情报机关“间谍计划”覆盖广 重点瞄准北京、天津、沈阳
根据台湾当局2011年6月公布的“国家情报工作法”,台湾情报机关包括台湾“国家安全局”、“国防部”军事
情报局、“法务部”调查局等单位。其中,台湾“国安局”和军情局以搜集大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情报作为主
要职能。
据披露,台湾间谍情报机关曾有针对大陆的“六大计划”,代号分别为“夏阳”“黎明”“先基”“晨曦”“春
风”和“复华”。其中,“夏阳”代指在大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9类重要战略目标体系内,积极发展情报组织
,北京、天津、沈阳等被列为优先发展城市;“黎明”主要搜集大陆东南沿海情报,以备两岸发生冲突时台军登陆作
战;“晨曦”、“春风”涉及在大陆潜伏、策反、培训等活动。
台间谍情报机关以问卷形式调查大陆学生
到本世纪初两岸进一步开放交流交往,台湾间谍情报机关不失时机选派人员,在大陆以参观、旅游、探亲和投资
办厂等名义搜集情报,发展网络。近年来大陆赴台人数不断增加,赴台游客、交流团体也成为台湾间谍的刺探和发展
目标。
台维光从2011年末开始带领一个由多名台湾制内间谍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台北、台中、新北等地广泛接触
短期赴台的大陆游客和嫁给台湾人的大陆新娘,实施策反活动。策反大陆学生也是该小组的工作内容之一。为物色策
反对象,台维光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在台大陆学生的各类聚会,还要求学生引见大陆带队老师等“更有价值”的人员。
许多赴台大陆学生都收到过台湾间谍直接发放或通过在校生、邮件转发的社会调查问卷。问卷一般以询问陆生赴
台后的印象观感入手,进而调查大陆学生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家中有无担任公职(党政军)人员”,“是否愿意报
考公职人员(公务员)”等。给出肯定答案的学生会被“格外关照”。此外,台湾间谍还活跃于各种大陆学生网络论坛
、QQ群,通过提供台湾旅游、生活攻略,博取大陆学生好感,约定见面后开展工作。
有关部门提醒赴台学习的大陆学生,如在岛内遇到可疑人员要求撰写“论文”、订阅内部刊物、搜集敏感信息,
要提高警惕,防止被利诱,返回大陆后要及时向所在学校或当地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