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方面经验可供内地城镇化建设借鉴
- 新华社
- 2014/10/13 10:56
-
收藏
-
15.1万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12日表示,在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香港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可供内地各省市区借鉴,愿意与泛珠各省区继续加强合作。
林郑月娥12日在广州出席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据特区政府新闻网报道,林郑月娥在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说,城镇化发展不仅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力引擎,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愿意与内地各省市区分享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方面的经验:
第一,城市规划有制度保障。林郑月娥介绍,香港土地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人口却超过720万,如果只计算已开发的24%土地,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7000人,位处世界前列。
她说,面对地少人多的制约,香港客观、科学化地做好城市规划,以提高建设用地效率。特区政府自1939年已就城市规划颁布条例,现在已发展了一套成熟的法定框架,规范制订图则和规划管理,规划系统公开透明。所有法定图则均须经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独立法定机构审议,并向公众公开。香港建议泛珠省区在推进有关工作时,可以参考香港的经验。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林郑月娥介绍,为配合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香港以多元化模式发展多个新市镇。目前,47%的香港人口居住于新市镇。此外,香港也一直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目前,香港有大约90%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全球之冠,而公共交通工具平均每日载客量更超过1200多万人次。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在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拥有大量高水平的相关专业人才。CEPA也为泛珠省区引进香港的专业和公共服务提供理想途径。建议各省区善用CEPA措施,与香港服务业界合作,满足区内城镇化的发展需要。
第三,利用社会资金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营运。林郑月娥介绍,香港曾经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吸引私人企业参与需要庞大资金的项目,例如采用由私人投资者通过“建造、营运及移交”的模式兴建及营运。事实上,香港和泛珠部份省区,在城市管理包括地下铁路营运和建设,已经有一定的合作基础。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的金融业发展成熟,与国际高度接轨,也为内地企业搭建了稳健的投融资平台。香港拥有既在“国内”又在“境外”的优势,在过去一直发挥让内地资金和企业“走出去”的桥梁作用。建议泛珠省区在建设和营运公共设施时,可与香港企业携手探讨更多公私营合作模式、利用香港多元化的金融平台,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和营运。
林郑月娥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香港特区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泛珠合作,我们愿意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与各泛珠省区加强交流合作,配合国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记者 颜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