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普选并无国际标准 特首更须坚定爱国
- 大公报
- 2014/08/19 09:06
-
收藏
-
16.3万
图:张晓明昨日在政府总部,与第二批反对派立法会议员商讨政改(记者蔡文豪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本月底将就香港政改做出决定。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昨日继续在政府总部,与第二批反对派立法会议员商讨政改。张晓明在会面中表示,会将议员所谈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如实反映。但他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有关决定有一套既定法律程序,一旦作出有关决定,就应当得到尊重和遵守。张晓明亦指出,行政长官普选制度并无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认为要设计与香港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普选制度。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张晓明亦特别指出,因为香港普选是中央与特区的关系,行政长官不能与中央对抗,必须要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爱国爱港的程度要比一般人高。
继上周五会晤民主党议员后,张晓明昨早再在中联办副主任黄兰发、法律部部长刘新魁的陪同下,到政府总部与四名反对派议员,包括身兼“饭盒会”召集人的民协议员冯检基、卫生服务界议员李国麟、教育界议员叶建源及资讯科技界议员莫乃光,就政改问题交换意见,会面时间近两小时。会面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主持,律政司司长袁国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及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邱腾华亦有列席。
特首更须坚定爱国
张晓明在会面中表示,会将议员所谈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如实反映。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有关决定有一套既定法律程序,一旦作出有关决定,就应当得到尊重和遵守。张晓明亦指出,讨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要讲一个大道理,就是政治体制包括行政长官普选制度并无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衡量普选制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要适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俗语来讲,就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
张晓明强调,设计与香港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普选制度,除了符合民主原则外,要考虑五个方面的要素:第一,香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香港不能自行决定其政治体制,也不能与其他国家的普选制度简单类比。香港制定普选制度时必须处理好与中央的关系,确保不会因为普选而对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造成危害或隐患,确保行政长官由爱国爱港人士担任。从香港的政治现实看,有强调此点的必要。第二,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香港的民主发展历程只有不足三十年,“一国两制”下地方普选制度在全世界均无先例可循,需要有关一个不断探索、磨合与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顶。第三,要体现均衡参与的原则。香港是一个工商业城市,基本法起草是设定提名委员会机制已包含必要的把关作用,以确保各界别、各阶层的均衡参与,特别是工商界的政治参与,降低出现政治对抗、宪制危机和民粹主义的风险。第四,要有利于维护行政主导。香港在商界及实现经济腾飞,其中最主要的体制原因就是行政主导,反应快速、决策高效,行政长官普选后香港要保持竞争优势,仍应守住这一条。第五,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包括保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变,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环境等。
张晓明亦坦言,并不希望于一两次见面就能消除分歧,但见面总比不见好,见面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特别是有助于理解对方的关注和顾虑,换位思考,从长远改善关系考虑,今后也应多见面、多交流。
会面气氛良好有互动
冯检基会后表示,对于“泛民”议员希望与中央官员单独见面的要求,张晓明与林郑月娥会分别向中央提出。至于会面的气氛,四名议员会后都称气氛良好有互动。冯检基说,国家安全是今次会面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张晓明详细解释了国家考虑的因素,令他们对中央的想法有所了解,日后在方案上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李国麟指,并不觉得是一次严肃的交谈,双方都很平和,有良好的交流。叶建源亦称,双方都抱着开放的态度,对话理性有互动。莫乃光说,四人为今次会面有“做功课”,就多个议题都有详细的讨论,对方亦认为讨论有价值,故回应了颇多的时间。(记者 文轩 石璐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