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童年生活
- 北京青年报
- 2014/06/06 11:41
-
收藏
-
38.3万
“骑马”赛跑。1955年6月,在北京市“少年之家”新建的体育场上小朋友们进行“骑马”赛跑。
退休后,我痴迷上了收集老照片。多年来,我收藏了数十幅规格不一的反映这是一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儿童生活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孩子们滚铁环、跳绳子、跳橡皮筋、踢毽子、老鹰捉小鸡……童趣盎然,定格成一个个永恒瞬间。那时候的儿童游戏都很简单,孩子们在物质上拥有的很少,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那个时代孩子们的快乐。——供图/刘善文
摔跤。1963年春节,在北京“体育庙会”上,西城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少年摔跤爱好者在进行表演比赛。
打乒乓球。1963年春节,在北京中山公园一张简易乒乓球台上,两个孩子在练球。
“武装”泅渡 。1965年5月,浙江省金华县汤溪公社溪东大队的儿童团员们在做军事游戏“武装”泅渡。
老鹰捉小鸡。1964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河卡乡的小学生们在玩“老鹰捉小鸡”。
游戏开始时先分角色,即一人当老鹰,一人当母鸡,其余的伙伴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动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其情其景,游戏气氛活跃紧张,生动有趣,跃然于“片”上。
踢毽子。1960年5月,藏族小姑娘在踢毽子。
不分男孩女孩都可以玩,花样可多了,基本动作有盘、拐、磕、蹦、蹬、弹、跃等,套路有里外帘、耸膝、拖枪、突肚、剪刀抛、佛顶珠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瞧,照片上,一群天真烂漫的藏族小姑娘,拍着欢快的小手,满脸笑开了花!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笑,是物质匮乏年代孩子们对“幸福指数”的理解。
跳皮筋。1959年12月,兰州一只船小学的孩子们在课后进行跳皮筋比赛。
这是小姑娘最喜欢的游戏,有单人跳、集体跳两种。以踩、勾、挑、绕、转身等技巧编排组合成一套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橡皮筋晃啊晃,小姑娘就慢慢长大了!记忆最深的就是那首:“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那首动听的歌谣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滚铁环。1957年冬,沈阳市第一育才小学的学生在玩“滚铁环”。
这是男孩子最喜欢的游戏,用铁钩钩住铁环一路小跑向前滚动,以铁钩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铁环的控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用力稍不平衡铁环就会倒下,而且要掌握跑动的节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集体竞技!
跳绳。1956年12月,河北省高阳县邢果庄村的小学生们在空地上跳绳。
走浪桥。1952年,广东省台山县广海渔民子弟学校的小学生在练习“走浪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