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为何要建中石油深圳LNG项目? 填海造陆是必须的吗?

  • 羊城晚报
  • 2014/07/02 08:32
分享到:
  • 收藏
  • 21.5万

  一直备受深圳市民关注的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以下简称“中石油深圳LNG项目”)将于近日举行听证会。在此之前,不少人大代表、环保人士、媒体等对该项目提出了种种质疑。为让深圳市民对该项目更加了解,让该项目变得更加透明,中石油深圳LNG项目经理部及相关部门根据舆论关注的焦点,再次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惑。

  为何要建中石油深圳LNG项目?

  在今年4月底,有人大代表提出质疑,为何要建中石油深圳LNG项目?为何不将该站点放在珠海等其他城市?

  据介绍,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是作为西气东输二线的配套应急调峰站。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毅解释,每到冬天,西二线沿线城市天然气使用量增加,广东的天然气供应是不够的,因此国家考虑建设LNG接收站,从其他地方采购资源,来保证广东、深圳天然气需要。国家发改委在把握LNG接收站上非常严,很多城市都想建都申请不到,这一次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特批给深圳的,是考虑西二线调控的需要,以及保证广东的用气需要。如果该项目选择其他城市,那么LNG接收站就不归深圳辖属。

  沈毅介绍,深圳去年消耗的天然气为29亿立方米,根据预测,深圳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是98亿立方米,2030年115亿立方米。未来天然气的主要增长空间是电厂,因为深圳去年三分之二的用电量靠向外购买,“这对城市发展是不利的,国内大部分地区,包括香港,用电量主要靠本地供应”。

  他表示,大鹏LNG项目每年向深圳供应天然气19.1亿立方米,西二线每年供应40亿立方米,深圳缺口仍有30多亿立方米,一旦中石油LNG项目建成,未来3个接收站(大鹏LNG项目接收站、中石油深圳LNG项目、中海油深圳LNG项目)的天然气供应量将可保证深圳一年115亿立方米的用气需求。

  除了保障用气需求外,该项目对深圳市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意义重大。天然气作为绿色能源中的“精品细粮”,清洁、优质、高效。与石油和煤炭相比,其燃烧时的热能利用效率高而碳排放量最少,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燃煤、燃油排放量的19%和4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极低。

  根据《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深圳市要力争经过3年努力,全面完成“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年灰霾天数控制在70天以内。到2015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平均值低于33微克/立方米,到2017年低于30微克/立方米,提前实现国家提出的PM2.5年均浓度较2012年下降15%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之一。该项目建设,对深圳市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建设舒适、优美、环保、文明的城市新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项目要填海造陆是必须的吗?

  有调查显示,深圳发展30余年,通过填海变成陆地的海域至少为69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积的6.5%。目前,深圳254公里的海岸线,只剩40多公里自然岸线未开发。有市民质疑,该项目为何非要填海造陆?能否选取建在已开发和已填埋的海边?

  据项目方介绍,LNG接收站项目涉及海上通航、码头建设、接收站工艺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设条件制约,其选址需同时满足航道、码头、水深、水动力、泥沙、陆域需求、地质条件、周边安全防护间距、天然气外输通道等诸多要求。由于苛刻的条件,海域和陆域难以同时满足项目需求,因此国内外已建的LNG项目绝大部分采用填海造陆的方式来满足项目需求。

  资料显示,像日本的Nagasaki(长崎)LNG Terminal等6个接收站,韩国的Pyeong-Taek(平泽)LNG Terminal等3个接收站,西班牙的Sagunto  LNG Terminal 2个接收站,以及比利时、中国台湾的LNG Terminal都是靠填海造地来建设。

  中石油深圳LNG项目选址面临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陆域无足够可用土地,山体不能大面积破坏,需避让军事设施区区域,保障与居住区的安全距离,保护已建LNG外输管线,不能影响沿海公路,不能影响大鹏湾输水管理。项目方负责人表示:“综合分析,该项目选择填海造陆成为唯一的可行方案。”

  填海造陆对海洋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就算填海造地是必须的,还是有不少市民担心,海洋环境将被项目工程严重破坏。项目方相关负责人解释,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据介绍,自2011年初至2013年,围绕项目填海建设LNG接收站可能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先后由国内多家权威机构,开展了站址水动力、潮流泥沙等7项重要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同时开展了水文动力现状、海洋水质、沉积物及生态现状和生物体质量现状调查与观测等多项独立第三方研究,这些研究和观测历时三年之久,为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了科学严谨的客观数据。

  2013年11月,国家海洋局咨询中心组织专家对该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评审,专家组认为“在严格执行有关海洋环保管理制度和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从填海面积、围堰、供排水等各方面,对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分别采取科学预防和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能够使工程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统一。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制定了严格的海洋环境管理与环境计划和生态补偿措施。建设及运行期间,将始终接受海洋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项目环评机构存在问题?

  据了解,目前中石油深圳LNG项目核准所需的12项专题评估评价已经完成,8项已获得相关部门批复,4项还在等待批复。12项专题评估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已通过专家评审,但还未得到国家环保部批复。该项评价由青岛中油华东院安全环保有限公司所出,不过该公司隶属于中石油。

  对于上述环评机构的身份问题,也有多名人大代表进行了质疑。人大代表胡萍问:“如果中石油是球员,那么现在扮演了球员和裁判的角色?”对此,中石油深圳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国家对环评机构资质审查很严格,在国内,在石油石化评估方面,最专业、最有资质的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下面的大型研究院。关于该项目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价,恰恰不是由中石油下面的研究院所出,而是由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评估。

  项目建成后是否会影响到公众安全?

  作为一个液化天然气项目,其建成后是否会对周边的公众安全、环保产生影响,也是市民的另一个担心。

  项目方负责人解释,LNG是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的低温液体,主要成分是高纯净度的甲烷。在常压下,天然气冷却至-162℃时,由气态变成液态。LNG接收站是对LNG进行接收、存储和气化外输的设施。上世纪6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满足城市供气和调峰需求,开始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迄今为止,其工艺技术十分成熟,运行安全可靠,生产过程清洁环保,被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全世界已建成投产的LNG接收站近百座,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环保要求极高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于1999年开始建设第1座LNG接收站——深圳大鹏LNG接收站,现已建成投产的有莆田、上海、江苏、大连、宁波等多座LNG接收站,正在筹建的有15座。“因为LNG接收站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标准很高,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其安全可靠性更高。”项目方负责人表示,据国际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所有已运行的LNG接收站,从未发生过安全环保事故。

  项目概况

  位置和规模:该项目选址位于大鹏湾迭福北片区,深圳东部电厂重件码头北侧,距官湖社区约1000米,距电厂重件码头约1200米,距大鹏LNG项目约2500米,距下洞港区油码头约4000米。接收站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填海造地面积约39.7329公顷,一期拟建16万方LNG储罐4座;可靠泊8万-26.7万方LNG船的专用码头1个;工作船坞码头1座。

  工程方案:项目主要包括LNG专用码头及水工工程、接收站工程。其中专用码头及水工工程包括码头及接岸栈桥和陆域形成,码头栈桥采用钢管桩结构,陆域形成采用吹填疏浚土真空堆载预压方案。接收站工程包括4座LNG储罐、卸料系统、低压泵、高压泵、气化器、海水泵和BOG压缩机、火炬以及配套公用系统。

  接收站工艺流程:LNG通过码头卸料臂和管道进入LNG储罐,由罐内低压泵将LNG输送到高压泵,增压后输送到气化器,经气化后变成常温的天然气,进入输气管网,送达本地区的千家万户。

  他山之石

  世界多数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大国,如美国、俄罗斯及英国在天然气产业发展初期,就着手建设储气库,形成了完善的地下储气设施。主要依靠天然气进口的国家,如法国和日本等国都更加重视天然气储备问题,除了企业储备以外,还提出建立天然气战略储备。(黄宙辉)

  •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中石油拟深圳填海 建LNG项目
南方都市报 2014/07/02
中联办负责人在“全民投票”结束后...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201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