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级研究员:“香港将‘死’?我绝不赞同”
-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4/05/29 13:29
-
收藏
-
12.5万
有的话就像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被念得越多,钳得越紧,命运看来也就越发真实,比如香港将“死”这样的极端看法。
“香港绝不会死。”布鲁金斯学会全球高级研究员Greg Clark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香港确实面临多方面挑战,但其在亚洲、尤其在中国仍有重要作用。
Clark强调,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机构落户亚洲,香港必然会吸引更多机构在这里设立亚洲总部,但前提是“香港继续做正确的事情”。
联合珠三角
《21世纪》:随着中国内地市场打开,香港在中国和世界市场之间的桥梁角色越来越被削弱,极端一些的看法认为“香港将死”,你同意吗?
Greg Clark:我绝对不赞同。香港仍扮演着五个角色,这五个角色对香港自身的未来甚至中国内地和亚洲的未来都至关重要。
第一个是亚太区主要的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基金越来越看重的决策中心,也就是说,香港在亚洲扮演的是伦敦和纽约在欧洲和北美的角色。
第二个是进出中国内地首要的商业投资和融资门户。虽然中国内地的发展和崛起,确实会给香港带来竞争、挑战,但这并不是难以战胜的挑战,而且不是一件坏事,竞争可以刺激创新。而中国以及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崛起,令香港可服务的客户规模扩大。香港仍是进出中国内地的门户,尤其是对资本而言。
第三个是香港仍是重要的港口,并有可能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者。珠三角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一个具备竞争力的经济体,集合了香港的金融、商业中心功能,以及深圳、广州领先的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中心功能。香港仍是珠三角的“大脑”。
第四个是香港仍是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具有深厚的商业创造及资本化运作DNA,这不是亚洲所有地方都能看到的。
第五个是香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高等教育、知识创造和大学、商科、科研中心,同时也是文化、旅游和休闲中心。
这每一个角色,都会因亚洲的发展而进一步强化,中国内地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尤为突出。
《21世纪》:实现这些美好愿景的前提似乎应当是,香港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多方面问题,你也提到香港需要做出正确的事情,你认为香港正在做正确的事情吗?
Greg Clark:成为一个成功的、有竞争力的城市时,必然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将面对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恰恰是成功的表现,而不是相反。这包括房价高涨、基础设施过度使用、外来人才和资本涌入令城市管理面临挑战等。
认为“香港将死”正是混淆了成功和失败的结果。香港要保持成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伦敦、纽约一样。
比如,伦敦和纽约正尝试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压力——房价飙升、人们无法负担住房、低收入者无法进入住房市场、外来资本涌入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一个住房市场策略——尽可能增加供给、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他们进入市场。增加供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引入雇主、私人投资者、社区等机构来分担。
但香港面临的挑战更大。香港需要做到两方面,一个是迅速、高效地循环使用土地,通过城市重整工程提供部分供给,例如东九龙;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城市周边区域来增加供给。我相信日后珠三角有望为香港住房市场提供一个解决方案,香港可能有机会在珠三角地区建立起卫星城市。
创新型经济引领者
《21世纪》:除了住房,香港还面临哪些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挑战?有人提出在香港发展高科技领域,但目前并不如意,你觉得香港有必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吗?
Greg Clark:香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是宜居度,大家都在讨论空气质量问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伦敦曾经因为雾都出名,后来推行清洁空气计划不仅解决了空气问题,也解决了水的问题,所以一个不断发展的城市完全有能力解决这类问题,但关键是政府要给予关注。
在伦敦和纽约,人们同样也在考虑是否要发展高科技。现在香港的经济以公司服务、金融服务、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发展高科技确实有一定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局限在香港这个岛上,而是应该放眼到其所在区域,比如珠三角。香港应该考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引领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角色,目标不是在某个地方的一个科技园的成功,而是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一个创新机制,香港在其中可以担当主导角色,为高科技发展提供风投资金、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通过大学提供科研支持等。
《21世纪》:去年,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有很多人担心上海将取代香港,甚至有人把深圳也视为威胁,你如何看待香港与中国内地城市的关系?
Greg Clark:大概10到15年前,就有人认为上海会快速发展为金融和商业中心,在中国内地,上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但前面提到的香港的五个角色并不会因为上海的崛起受到威胁,而只会让香港能够做更多事情。
香港和深圳同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区域中,在珠三角这样人口规模的区域经济中,如果只有一个中心城市会非常低效,需要多个中心。在区域范畴内,广州和深圳因香港更加国际化,而珠三角地区则能帮助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调整,这可能被一些人看作是某个地方的失败,比如一个企业把总部定在上海而不是香港。未来10到20年,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案例,但香港并不可能成为所有机构的首选。要记住的是,当整个蛋糕变大,香港的这一块也一定会变大。(记者 秦伟 香港报道)
- 标签: